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辣评:中国的“外语热”是否热过了头?

辣评:中国的“外语热”是否热过了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2 17:56  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目前,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数。又据《南方周末》报道,有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招聘会上递交的不足200字的个人简历中,有12个错别字。读了上述两篇报道,让人不得不生发这样一种担忧,汉语言文字的地位会不会被动摇?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打破闭关锁国的束缚,走出国门,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使中国与世界同步和接轨,只有这样,中国的崛起才有希望。基于这种认识,改革开放以后,外语学习成了许多国人的必修课。他们在熟悉母语的同时,学习一门外国语言,便于直接跟外国人打交道,吸取外来文化精华,掌握外来科学技术和知识。实践证明,适度地学习外语,并把它用在正道上,对于扩大改革开放,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举国上下出现的“外语热”,使外语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工具,而是职称、职务、学历的一个部分。有篇文章曾说道,在中国,恨不得所有职员、官员都精通英语,能在电视上、集会上、庆典上用英语开讲。正因如此,目前各行各业的职称评定,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不管有无必要,不论工作能否用上,一律要考外语。由此出现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双语教学”。

  母语,是主权国家民族尊严、民众享受文化权利的一个象征。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是世界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汉语言地位的提升,彰显着中华民族威望的提高。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已经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之一的今天,千篇一律地号召和倡导学习外语,是不是有失偏颇?

  学好母语,既是生产、生活和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华民族地位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汉语言文字环境,是我国政府始终不渝的努力。早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党中央、国务院就把这项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议程,2000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在对母语的捍卫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值得一提。他在出席欧盟首脑会议第一次工作会议期间,当身为法国人的埃塞用英语讲演时,他先是质问,继而带着身边的法国外长、财政部长愤然离去,以示抗议。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外国接受诺贝尔奖时,不用英语,而是用汉语讲话。在参加"世界华人物理大会"时,他对"英语是惟一的会议语言"之规定不屑一顾,坚持用汉语发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热爱不热爱汉语言文字,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情结和珍爱。我们不反对学习外语,但前提是学好母语。那位不足200字的个人简历出现了12个错别字的大学生固然要进行教育,但是,那种一味推崇外语的部门,那些一味崇尚洋文的国人,是不是更需要警示和鞭挞呢?(作者:唐银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