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冷热对比--谁说的推广外语就该冷落汉语?

冷热对比--谁说的推广外语就该冷落汉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6 21:28  内蒙古晨报

  近日,包头市青山区一位贺姓读者给本报来电说,他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英语成绩一直不错,可汉语水平实在是太差了,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正确使用。这位家长忧心忡忡:国人学习英语越来越热,相比之下汉语言学习却被冷落了。从少儿到大学生,许多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重视英语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汉语,难道推广外语就该冷落汉语?

  ★现状

  ☆外语与汉语的冷热对比

  记者在很多场合曾听家长们聊天时问的首要问题就是——“你家孩子学习怎么样?英语成绩好不好?”如果回答是“好”,别的家长就会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学校里,外语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被同学另眼相看,成了同学们追捧的对象。

  在校园的草坪上、教室里,学生们读的不是英语就是日语等外语,有些人甚至连走路都在收听英语新闻节目;各种外语培训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双语幼儿园昂贵的学费也阻止不了家长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

  相对于外语的炙手可热,汉语学习似乎被冷落了。许多孩子从母语还说不流利的年龄就开始学习外语,为学好外语不惜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初、高中学生以优秀的英语水平为自豪,却在汉语言表达上频遇尴尬,学校既没有考级要求,其课时安排与重视程度也无法与外语相比。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氛围越来越弱,能力也日趋衰减。有的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标点符号以及简单的“的”“地”“得”都不能正确使用;社会上英语培训班火爆,雅思、托福等英语考场人声鼎沸,普通话考试却相对冷清……

  ★追问

  ☆汉语教育怎么能“抓住”孩子

  为什么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忽视了母语?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学习、使用英语更亲切、更得心应手?为什么有些大学生用中文写一篇很简单的文章却错误不断?“在考试及就业中,英语的比重日趋攀升,学校、社会都把英语看作一种相应的能力予以重视,有谁敢在英语学习上放松?大家都重视英语,英语的地位怎能不提高?”一位大学生对记者解释。

  包头师范学院的刘老师认为,现在有些学生不爱学语文却热衷英语学习,跟我们的教育本身不无关系,比如语文教学内容单调,或者内涵过于沉重,引不起学生兴趣,学生自然也就无从感受汉语文学的魅力与美感。其实汉语和英语本来并无矛盾,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重视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学习没有错,可汉语毕竟是我们的“根”。随着祖国的逐渐强大,连西方人都开始热衷于汉语学习,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断到中国来学习、寻找机会,国人就更不应该冷落汉语了。

  “这也不能只怪孩子,除了‘出国寻找机会’、‘外语是强有力的求职谋生手段’心理在作怪之外,为什么汉语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教育部门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刘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反思

  ☆“母语危机”谁负责

  据相关媒体报道,全球“汉语热”正在持续升温,外国人学习中文如火如荼。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水平考试在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与此相比,作为我们的母语,汉语却在国内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如果留心观察,公共场所里到处可见错别字,连我们的窗口——大众媒介也时常会出现病句,汉语从课堂中就被忽视了。“不是外国人的文化入侵,而是国人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自己斩断了。”面对记者,从教30多年现已退休在家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张老师甚是激动。

  不光是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包头师范学院一位大学生直呼“悲哀”:“我们为了能过英语四级而沾沾自喜,却不为不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悲哀,一些经济类、理工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每周只有一节,外语课却成为每天一节的‘主题曲’,这真是悲哀啊!”“难道我们丢失的仅仅是汉语吗?”“母语有了危机!这个责任该谁负?谁最应该反思?”

  一位大学中文系老师认为,英语学习持续升温,这个“热”现象跟当前的大背景有关,全球化时代,英语这个在较长时期处于强势地位的语言,是国际常用、通用的语言,要参与社会乃至国际竞争,中国人热衷学习英语并不奇怪,也无可厚非。但千万别“热”了外语“冷”了汉语!

  ★观点

  ☆各界人士说法不一

  5月23日,记者在街头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市民进行了采访,他们对这种“热外语冷汉语”的现象各有说辞:

  李先生(27岁,业务员):强调英语学习并不是忽视母语的学习。英语现在是一种世界性的而非特指某一国的语言,它应用的广泛性、语言的标准化都是我们学习的原因。也许现在你认为学不学它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当你真正意识到需要它的时候,就不是短时间能学会的了。英语学习还是应该从小就开始。

  刘先生(45岁,老师):作为高校公共课之一的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因此,语文课处在可有可无的边缘状态。造成今天这种尴尬格局与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

  苏女士(33岁,商场销售人员):现在,随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崛起,汉语必将成为强势语种。传承五千年的文明,了解灿烂的艺术文化,开拓丰富的市场,展现东方神秘的旅游资源,都有赖于汉语作为桥梁。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汉语热将会持续升温,我们应该赶紧学习汉语。

  张先生(52岁,企业经理):语言会得多只是就业有优势,但不能作为门槛限制个人发展。是不是优秀人才,社会才是最好的考场,是真金就不怕火炼,是人才就必有贡献。不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要和外国人接触,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需要掌握外语,我们总不至于崇洋媚外到与国人聊天都用外语吧?如果不想出国,不去外企,或者适应不了与外国人共事的环境,就把精力放在最该掌握的技能上,因为这才是自己将来赖以生存的饭碗。(记者:贺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