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热点辣评:拿什么来证明英语在中国使用过度?

辣评:拿什么来证明英语在中国使用过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09/25 16:57  红网

  如今在上海,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成为许多沪上白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然而在18日举行的“纪念推广普通话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的语言专家和教育专家却指出,在某些行业尤其是上海的工商界,存在着英语过度使用的情况。更有专家直言,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透露的是一种盲从的心态。(9月19日《东方早报》)

  专家们这么讲显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着内在逻辑与现实证据的。逻辑是:讲英文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所以就有很多人盲目崇拜,一盲目崇拜就使用过度了。证据就多了,比如工作上,很多高收入白领“根本就不大讲中文”;比如生活上,很多工商界人士发邮件、MSN聊天都用英语。既有逻辑又有证据,英语使用过度的结论看起来是无懈可击的,可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逻辑和证据恰恰证明了英语使用没有过度。

  讲英文为什么能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为什么令人“盲目崇拜”呢?很简单,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会讲英文的人不多,所以英文讲得好才会成为有能力的体现,才会让人们乐此不疲地追捧英文。什么时候听说有北京人以能讲普通话为荣了,人人都能做的事儿,当然会平淡无奇。在一个讲英文等于有水平的大环境下,人们连使用英文的能力都不够,还有什么资格谈使用过度呢?

  语言从来都不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如果是的话,还用得着在广阔的乡野巷陌推广普通话吗,乡民们用方言不照样交流得顺溜顺溜的吗?语言是有着多种功能的,其中之一就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个中道理就好比在普通话尚未推广的年月,人们视讲普通话为有水平一样。都是语言,如果我们承认普通话具有这种功能,那么英文同样应该有,这实质上是一种区分能力的标志(如果我们承认讲英文是一种能力),与崇洋媚外,文化侵袭无关。

  英语有没有使用过度呢,这种评判的权利应交给公众,而不是专家。在语言的市场中,最有说服力的不是专家的感觉而是公众的选择,只要讲英文还能成为能力的象征,还能令人孜孜以求崇拜不已,就说明供不应求,没有过度。反之亦然,真到了使用过度的那天,只怕讲普通话倒成了时髦的事儿,而这一天显然还远着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4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