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校内课自愿花钱报班 大学生寒假校外恶补英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10:48  中国青年报

  学校一放寒假,湖北某高校的大二学生张明就乘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武汉新东方英语培训中心,花580元办了一张听课证。他说,上学期他在学校几乎一学期都没去上过英语课,要赶紧趁寒假来充充电。

  和张明有一样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据新东方(武汉)市场部的廖世刚介绍,今年寒假培训班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余人,其中,大学生占到一半以上。四六级考试、考研英语、大学英语词汇、阅读等近20个针对大学生的辅导班都已满堂。

  这些大学生一边对校内英语课兴致寥寥,另一边却自愿花钱参加校外补习班。同是英语教育,校园内外呈现冰火两重天。

  “我从不怀疑英语的重要性,也不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但无论是培养实际能力还是应对考试,学校的英语课都让我们看不到希望。”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李凯无奈地说。在某种程度上,英语的地位甚至超过专业课,大学英语共280个学时,远远多于其他专业课,但他几次考四级都未通过,从大二开始,他就很少去上课,每逢假期就在校外参加培训“恶补”。

  “不是英语老师不负责任,但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让我们喜欢。”大学生黄倩不久前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她从小对英语就很有兴趣,但也很少去上英语课,她认为自己学习的效率更高。

  记者走访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后了解到,他们学习英语目标很明确:一是通过各种考试,二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考试,似乎上培训班更有针对性提高更快,至于应用能力,课堂上也很难有提高。”湖北某重点师范大学的小齐说,老师每节课都会按固定模式分析教材,学生急于提高的交际能力却得不到锻炼。

  小齐说,无论学生的英语基础好坏,学校的英语课似乎都缺乏吸引力。小齐所在班级一节应到51人的英语课,通常只有十几人到场,前三排向来无人就坐,也很少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尽管老师使出点名、交课堂作业等招数,也留不住他们的心。

  一些教师坦言,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背单词、做模拟试卷的现象很常见,但他们一般也不会去管。还有些教师干脆放下没有讲完的教材,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做过级训练,英语口语等应用能力训练被放在了一边。

  廖世刚介绍说,从今年情况看,大学英语和

四六级培训项目增长迅速。谈及原因,他认为,一方面,国家英语考试方式改革,增加了对听力等应用能力的考核比重,学生也越来越认同“学以致用”的观念;另一方面,英语课堂上学用脱节的状况又十分普遍,传统教学思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只好另辟蹊径。

  早在寒假前夕,武汉各高校的布告栏就贴满了寒假英语培训的宣传广告,在宣传其教学思想的同时添加了不少励志因素。

  大二学生小何走出培训班后面带笑容,“我觉得在这里每天都有收获,要是迟到几分钟我还觉得很难过。”她说,在培训班里,既能学到所需知识,又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好像自己真的越来越喜欢英语了。

  “考试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学校英语课哪怕能完成其中的一项功能,也不至于备受冷落了。”一名大四女生说。

  武汉科技大学从事英语教育十余年的殷燕副教授认为,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使用,大学英语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走出尴尬的局面,避免资源的巨大浪费。(实习生 谢静 记者 甘丽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