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BBC透视英伦:吃饭哪来那么多讲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10:53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BBC透视英伦》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大家好,我是BBC中国网《文化鸿沟》专栏撰写人鸿冈。

  我对斯大林的历史业绩不无成见,但有一个关于他的传说却比较欣赏。

  据说二战期间一次盟国首脑开会,丘吉尔请他去英国使馆赴宴。斯大林看着餐桌的摆设对主人说,你这左三排右三排的刀叉怎么用?我可不懂资产阶级这一套!

  给我讲这故事的人的注解是,贵族出身的英国首相本想让鞋匠家庭出身的斯大林露怯,但斯大林根本没买账,反而一句话掌握了主动,让主人自觉无趣。

  撇开这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功过,我觉得吃饭的各种规矩讲究确实不乏咋呼人的成分,把它留给实力人物之间的谈判场合就行了,友人相聚,好像不必太在意。

  正规宴会的刀叉摆设:盘左左起:鱼叉、正餐叉、色拉叉;盘右左起:正餐刀、鱼刀、汤勺/果勺、牡蛎叉

  严肃认真

  但是上网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人对这类规矩毫不含糊。

  旅游和留学网站上指点欧美人去中国的注意事项里,或者提示中国人出国不应忽略的事情中都有一大堆吃饭礼节问题。各等博客严词痛斥本国人或外国人在这方面违规操作的也不少。

  我随便击开的一个给准备去中国学习的外国人的网站被告知,吃米饭时万万不可把筷子插立在米饭里,因为这如同在坟头插香,是咒人家。

  拿筷子敲碗或敲桌,或者让桌上的茶壶嘴对着哪个用餐的人也都犯忌。其他的就不一一罗列了。

  在白金汉宫或温莎城堡里举行的国宴上讲究自然多一些,恪守规矩的压力也大一些。

  哼哼教导

  至于吃西餐的规矩,我小时候有所领教。那时在北京,我们一家人总要定期吃一顿西餐,母亲说这是为了学会桌边的礼节,长大了便于处世。

  当时学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吃进去的东西必须闭着嘴咀嚼。

  刀叉勺不得跟盘碗相击作响,吃过的骨头和鱼刺要留在盘子里而不要弄到桌面上,也都是印象比较深的规矩。

  后来我总结出经验,好像只要整洁安静,就能基本过关。

  最具挑战的要求,就是喝汤一定要不作声响用勺子送到嘴边。勺子不能捅到嘴里,也不得吸吮作响,嘴闭上以后才准咽下去,而且这时也万万不可发出咕噜声。

  闯东洋

  我顺应了这些要求,并逐渐把它化为己有,多年当中好像没有得罪什么人。

  不过第一次去日本前夕伙伴告诉我,我有一点必须改正,不然会让他丢脸。

  那就是吃面的时候务必记住,把面条嘬到嘴里时一定要发出足够的声响,以示对味道的欣赏。喝汤也一样。

  起初这并不容易,但练就出来以后我发现,汤的味道似乎更好。

  有人告诉我,这是吸到嘴里的氧气同调料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我担心那只是故意取弄我,不过希望真有这样的道理。不管怎么样,现在到了时候总要考虑一起吃饭的是何方来人,尽量适应,让他们舒服。

  社会变迁

  我在中国的朋友吃面喝汤向来有的出声,有的保持安静,我一直把这当作个人选择,没有以为存在什么礼节问题。

  英国人吃面的挑战是怎样不声不响把它送入口中,但到了日本,千万记住让主人听到你进食的喜悦。

  后来想到这也许是过去百十多年中国社会的震荡、革命、变迁,使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习惯融汇到了一块,而尚未形成一套新的,公认的进餐准则的缘故。

  两年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从事文艺复兴研究的高级讲师罗伯特•阿佩尔鲍姆(Robert Appelbaum)曾著书推敲欧洲饮食文化的形成。

  他把近代早期(即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欧洲饮食文化的形成同文学、文化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刀叉使用的起源,以及各种饮食礼节和规矩的形成。

  不断演变更新

  厨师与用餐者的关系,主人与宾客的关系,以及人们口味和礼节的演变,都在他的研究范围内,让人看出这些全是不断演变更新的东西。

  至于吃饭的种种规矩、礼节,有些是中下阶层模仿皇室贵族而后逐渐普及开来,其他则是为适应工业社会人与人距离拉近而发展起来的。

  不管你买不买他的全套理论,规矩、礼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变化不断发展更新的,这一点让我挺信服。

  这样说来,与其一个劲地死守这样或那样的传统规矩,倒不如想想什么样的吃法让自己和旁人一起坐着舒服,吃着有味就行,该坚守的坚守,该借鉴的借鉴。

  对于其他的,我希望自己有勇气说:“我知道有这样的讲究,但是 ……”

  阿佩尔鲍姆的书名借用了莎士比亚《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里面两个人物的名字,叫做《艾古契克的牛肉和培尔契打的嗝,以及其他烹调插话》(Aguecheek’s Beef, Belch’s Hiccup, and Other Gastronomic Interjections)。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