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家庭力推“人大附小+瑞思”教育新模式中国的教育怎么了?当对传统教育的质疑已成社会现象的时候,家长们面对教育改革探索的漫漫长途,一直无力去展望一条最适合子女成才的培养之道。于是,一面是教改意识的萌芽唤醒家长逐步抛却分数至上的盲从心理,另一面却是传统人才选拔体制下学生继续在成绩的评判中唯唯诺诺。在举步维艰的教育探索中,一些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外留学,更多家长则无奈地继续企盼改革能够注入教育新活力。然而近期,北京的一些高端家庭却提出了新的教育思路——“人大附小+瑞思”新模式,称人才教育也可以中西合璧。 能力短板是传统教育之殇 传统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中国学生对知识量的积累全世界有目共睹,国际奥赛上中国学生夺魁的场景也比比皆是。然而,令国人倍感尴尬的是,在一些创意产业和高科技研究领域中,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顶尖人才的出现却不容乐观。专家指出,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突出,能力短板已是成就社会人才的最大绊脚石。 对照当下社会职场中所需的工作技能,必备的一些能力如项目管理、演讲演示和团队协作等,对于大部分中国孩子而言可谓相当陌生。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在评价中国职员时也提到,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等的缺乏为这些中国员工减分。那么,在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国际人才无碍交流的基本要求下,中国孩子的能力培养也亟需国际接轨。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高端家长将孩子的培养目标放到海外,纷纷送孩子去留学,“出国热”开始流行。很多家长非常认同西方教育理念中对能力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育西化与传统培养并行 但是对于高端家庭送子女出国的现象,并不是所有家庭共同认同的“最优解”。“这也许只是之前所有‘可行解’中的‘较优解’。出国除了花费较大之外,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和心智尚未成熟,能否有很好的自制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是让我们非常担忧的问题。而且,一旦孩子出国完全被“西化”了,那么就错过了中国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全盘皆失。万一以后孩子回国发展,也会面临对中国社会不适应等问题。”一位刚刚为孩子报名瑞思学科英语的家长对记者说,鱼和熊掌常常不可兼得。 另有一些传统的中国家长认为:“即使不上“常青藤”名校,孩子如果能在国内上北大、清华,依然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但随着社会朝国际化方向迈进,家长们也逐步意识到,孩子的工作要与国际接轨,除了语言的应用水平之外,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外企招聘过程中要求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等能力也是孩子们必须要提前储备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引导孩子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是美式教育中的最大亮点。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结果就是既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传授了自我学习的研究技能,而这种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由此可见,美国之所以成为“诺贝尔专业户”,其教育优势也是显著的。 所以,既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又适当地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中国对儿童成长大有裨益,这也是很多家长最愿意看到的教学模式。 精英教育成国际人才摇篮 家长提出的“人大附小+瑞思”,恰恰都是中国教育现状下的最优选择。人大附小作为中国小学公立教学的代表,集合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也是北京众多家长最为看中的学校之一;而瑞思学科英语则作为引入美国小学教学理念的先行军,拓展的是传统教育之外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培养。两个最优选择的相加自然成为目前学生能够接受到的“精英教育”。那么“精英教育”要培养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记者暗访瑞思教学中心时了解到,家长普遍选择瑞思的心态是,希望孩子成为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通过学习不仅仅能够学到语言的应用,同时还能得到能力的锻炼、思维的开发和国际化的视野。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全英文的教学环境,瑞思还有学科英语的学习,包括用英语学习语文、数学和科学,可以让孩子长大后对工作中遇到的英语应用不再陌生。同时“未来领导力”也作为瑞思重点的培养目标贯穿学习始终。据瑞思家长介绍,“未来领导力”的培养旨在通过一些项目,由学员分小组完成,并选一位小学员作为Leader组织分配任务。在不同的项目中,孩子的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演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而所有的这些恰恰都是孩子未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 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家长对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也包含了对下一代能够强国兴邦的渴望。而“人大附小+瑞思”的中西合璧,或将为中国的教育制度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国际化渗透是大势所趋,人才输出也正向国际转型,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国的教育又岂能固步自封呢? 网友评论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