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详兵:民办培训教育事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 16:37   新浪教育 官方微博

  2010年中国培训教育将迎来历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年,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到2010年10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这些都是我国培训教育史上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大事。培训教育在世界教育领域中也许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但是在改革开放后这一个独有的名词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经上市的教育公司已经达到8家,目前正在准备上市的还有3-5家,环球雅思IPO 在即,也即将在股票市场上市,由此可见,全国的培训教育事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中国培训教育事业也被推向了国际市场。在WTO规则框架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民办教育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民办教育的公共治理结构尚未形成。民办学校在组织体制方面仍存在制度缺陷,董事会制度不完善、董事会及其成员与校长职责不够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间缺乏制衡。一些民办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民办学校中强烈的家长制、家族制特色,办学行为不规范,民办学校财务监管存在制度性缺陷等等。这些状况不改变就不能有效抵御办学风险。

  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发展培训教育事业,笔者历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将目前中国培训教育领域所存在的一些现实情况做一下总结,我希望更多的教育机构进驻国际市场,做符合国际化发展的培训教育!

  一、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国际化管理模式转变

  由于教育机构的创立和发展大多数是由一些老师开始创办,在成立的初期难免会打上家族的烙印,在中国的培训教育发展中,原本是创立学校,在发展中很多学校和公司已经合并发展,在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产生,如何避免学校的家族化,如何实现学校的企业化,因为做学校也是一种经营,为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经营的模式和发展战略思路。在全国的培训教育机构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具有家族化的痕迹,有的正在慢慢地退去,有的正在演变,还有的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蜕变期,甚至还有一部分学校由于家族化的原因已经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

  面对这些窘境,我们不得不去深思: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创立初期可以实行家族化,但是一旦步入正规运营,改革和调整则是必不可缺,让学校规范化和企业化,因为只有企业化和规范化才能促进学校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规范化教育企业诞生,我们不希望被家族化的思维左右,培训教育行业是一个知识分子集中的行业,我们需要更大的胸怀和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才能让我们的培训教育事业越走越宽。

  二、民办培训与名校办培训竞争环境需改善

  民办教育的发展最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的市场中不平衡,在很多城市中某些学校的学生直接转到部分名校的培训中心和培训机构里,或者是与学校直接与部分培训学校合作。这里所出现的就是市场竞争模式不平衡,关系营销和市场渠道之间就出现了不良竞争,在目前的培训教育机构中很大一部分是靠关系营销在生存,一旦遇到人事变动和政策风险就会导致学校发展上遇到困难,到底是靠关系营销生存还是靠市场渠道和品牌制胜值得我们去思考,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更多的关系营销教育机构能够真正地靠教学、品牌和市场去赢得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可,这些比关系营销走得更远,目前的“小升初热”、占坑班火很火,这就是因为制度化不明晰、政策不明确,优质教育部分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被部分人左右所导致的。但是我们依然相信未来的培训教育市场一定会得到很好地规范,在目前的教育部新闻办提供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中提到,要治理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培训班(占坑班)。北京市教委在2010年小升初政策出台时,提出严厉整治“占坑班”,关闭各重点中学的小升初“占坑班”,示范校举办“占坑班”则取消示范校资格。但一些学校的“占坑班”通过转移阵地或更换招牌等,继续执行着“占坑”的功能。为此,我们呼吁:希望培训教育事业应该在良好环境下共同发展、公平竞争!

  三、民办教育需要教育家和企业家联姻

  一段时期,让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为难的称谓名词出现了,我们经常会面临对一个学校的校长和董事长的称呼,是叫老总好呢?还是叫校长好呢?比较为难,也不知道哪一个称谓更适合我们的决策者和掌门人。另外,社会上也陆续展开了很多的评选:十大民办教育家、民办教育风云人物、十大杰出的企业家等,面对现状,我们的教育机构负责人就开始在教育家和企业家之间做选择,但是很多时候两个身份是兼备的,就连北京大学举办的培训班都是:“北京大学企业家与教育家高级研修班”。举办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参与到我国教育事业中来,同时,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无疑也是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加速器。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也是具有教育远见和教育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也是具有教育远见的企业家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教育工作者。

  在此,我们提倡在教育领域里有更多的企业家来办教育,同时更期望教育家来办教育,最好是既有教育家的底蕴又有企业家的风范,这将是民办教育最鼎盛的时期。可是我们目前的趋势是企业家居多、教育家甚少、最多也就是聘请了教育家或教育专家做顾问,很少有教育家来办学的。自2003年以来,温总理连续多次提出了“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我们业界也一直期望有更多的教育家进入!回首过往,很多知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纷纷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有的受聘担任著名大学校长,有的亲自创办学校,譬如,蔡元培执掌北大校务,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张柏苓创办南开学校,另外诸如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黄炎培等都举办有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学校。共同营造了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教育境界。

  我们呼唤更多的教育家来办教育,我们也期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家投资教育家来办教育,最好是企业家与教育家具有共同的理想联合办教育,我们相信这才是最伟大教育家和最伟大的企业家。我们真切地希望在现在的办学者中诞生更多的教育家。

  四、培训教育的同质化竞争应当终结

  “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在全国的培训教育机构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机构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科目一样、课程一样、教材基本一样,除了教师不同,教室不同以外,教育培训教育机构做的几乎是同样的事情。在北京,我们同样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出现严重的同质化,更可笑的是,在北京晚报上不同的家教机构他们打的广告也一样,基本的说辞也一样,这就让家长犯难啦。这些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自己的独有特色,就很难实现差异化的竞争。我们不希望全国的培训教育做的是一件事情,我们需要更多具有独立研发和创造力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和差异化才能体现竞争力。目前,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已从混战的时代进入品牌的淘汰战。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化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用个性化的培训理念打造品牌。理念主要体现为思想、精神、观念、信念等。理念识别系统是培训教育机构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培训教育机构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培训教育的品牌理念提炼既基于对教育理念的共性认识,如对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教育基本职能的认识,又要结合培训教育机构的现实情况。为此,我们呼唤一些机构创造力和创新水平的教育机构引领行业的发展,我们也不鼓励那些不熟悉教育行业的人为了赢得小利就混进教育行业长期靠抄袭生存,扰乱教育公共秩序,让我们联合呼吁让同质化培训教育终结!

  五、做培训教育:市场与“市长”缺一不可

  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关系,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深受关注的问题,只有能够和谐发展,双方才能得益、互利共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王一江教授提出“企业成功的诀窍,市场与市长缺一不可”。中央台曾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乔治庸逢年过节拉着大车挨家挨户拜年,了解民情;为了摸清买家需要,深入大草原等等。除了商业智慧,他们和谐处理政企关系的诸多做法也颇有借鉴之处。同样,浙商胡雪岩的成功,也是因为和谐的处理了与执政府的关系,而被封为“红顶商人”。

  作为教育公司或学校,我们不得不面临是学校和教委及有关主管部门的关系,我们需要良好的教育公共关系,要架起与学校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同时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独有的市场渠道,目前我们很多学校靠的是与公办学校的关系和关系户而招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市场渠道,很难进行规模化运营,离开了自己熟悉的那份土壤就难以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真正地依靠质量、品牌和实力去赢得家长和社会认可,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品牌。

  六、办教育:是赚钱还是做事?

  办教育是回报社会的最好行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只是想要赚钱,就不要来办教育。民办教育投资与其他领域投资一样存在机遇和风险。如果意在谋取暴利、铤而走险,必然会招致失败。“搞教育的应把社会效益置于个人收益之上。要有做善事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近几年,无论是懂教育还是不懂教育的人很多都进入培训教育市场,而且“教育很赚钱”是在目前很多的投资人中都抱着的想法,在此我们需要提醒投资者:教育不是一个短期工程,也不是一个暴利行业,教育有其独有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尽管民办教育是允许获得回报的,但是我们的主体思想还是要育人为本而不是赚钱为重。我们期望那些想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进入培训教育事业,我们也摒弃那些为了短期获利纯粹靠教育赚钱的行为。教育是一项值得用一生倾注全力的事业,没有准备好就不要进来,进来啦就要好好地干下去,让教育事业里多一些把教育作为终身事业的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