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高考[微博](即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多次报考会考,以最好成绩为准。消息既出,再次成为热议焦点。从“文化自信论”开始推广起,英语科目正式成为被“改革”重点。且看这几年的历程:
教育部提出2013年开始研究提出高考英语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高考考试改革将从英语破冰。
江苏省,2016年英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实行一年两考,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
山东省,2014年外语考试中的听力考试暂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在英语听力考试中,将取考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科目听力成绩中最好的一次,单独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北京,从2016年起高考英语分值变为100分,一年考两次,成绩三年有效,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
笔者曾经在研究生阶段学习LanguageTeaching(语言教学)专业,做个推测,从语言教学理论角度分析,加大语文试卷分数和减少英语试卷分数,实际结果是强化或减轻两个测试的WashbackEffects (反溅作用),即考试本身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正向或负向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应试导向式教育思路占据主流,人口极其众多且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国家,类似改革,可能离触及问题根本,还有距离。因为有很多伴生现象,我们都无法忽略。
1、高考唯分数论从未改变
由于高考始终以“分数”说话,高出一分即等于于秒杀成百上千人。所以,即使高考英语分数降至50分或者级别“跌至”会考,前仆后继的刷分大军依然存在,而一年多考恰恰在鼓励刷分的尝试。
2、中学、大学及研究生英语测试无接续性
很多省份在高考时不测试英语听力,其最突出的“反溅作用”就是,学生忽略英语听力学习。进入大学后,面对四六级考试中高达35%的听力,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将其作为最大障碍。另外,考研[微博]英语原本含有听力,2004年起正式取消(传言是希望照顾到教育资源较弱的地区的考生),而考研复试中又会加入听力和口语复试,很多通过初试的考生会再次抱紧佛脚,疯狂练习口语听力,希望一击制胜。从整体上看,听说读写译五个语言环节,国内没有任何一项英文考试可以全面科学的涉及到,因此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割裂显而易见。
3、申请国外教育趋势日益明显,英语的价值在高考之外
从2008年起,高考人数以每年20~50万人数逐年递减。而每年参加雅思[微博]考试和托福[微博]考试及SAT考试的人数却逐年以万计递增。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在国内优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有财力的家庭,可能都会考虑让适龄的孩子接受一段发达国家的教育。其中,中国留学[微博]生首选的前四个留学目的地国家,人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所以,英语作为介质的价值,可能无需用高考来衡量。因为,它是接受世界先进和主流教育的前提。
4、社会评价已然固化
有一个怪现象是,相当数量的工作没有涉及英语的使用,但用人单位或招聘方却很看重应聘者的四六级成绩。这曾经是四六级命题委员会金焰女士感到些许委屈。在相关文献中,她把这种社会逐渐强加给四六级考试的判断描述为overladensocialvalue,意即,四六级作为无辜的英语水平测试,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价值。可为什么招聘方会这么做呢?缘由无外乎三点。第一、高校专业课程门类千万种,找到统一的衡量标准,不多,英语是其中之一;第二、语数外三科目中,前两者均无全国性大学生测试体系;第三、四六级成绩更多反映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并据此可以部分判断应聘者的综合学习能力。所以,在相对固化的社会判断下,英语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扮演较重要的评测标准。
5、是厌倦英语?还是厌倦考试和学习
其实,每次有类似“英语/数学滚出高考”话题出现时,都会引起热议。有趣的是,截止5月9日下午17:00,在话题#英语退出高考#的投票中,选择支持的,约18000人,选择反对的,约12000人。似乎,让英语退出的人数并未达到想象中的压倒性多数。而选择反对的那12000人,估计明白,在高考这一锤子买卖之和英语结缘相伴的时间可能是一辈子。选择支持的18000人,我斗胆揣测,可能大多是被英语,或是考试和学习这件事深深伤过的网友,有这样的选择,毫不奇怪。
其实,用一场考试来评定或衡量一个学科或者知识门类的价值,是浅薄残缺的。我们不会因为语文在高考中升至200分就终日诗词歌赋,也不会因为数学减少分数而否认它对学习者大脑的巨大开发作用。我们可能需要意识到的是,有哪些知识和学科,会真正加速我们的成长,塑造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生活,优化我们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好像真有一些学科,值得退出高考。
很明显,我说多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