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没有“早恋”这个概念?

2014年11月09日12:5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节选自《邂逅美国的方老师》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早恋”对于中国老师和家长[微博]来说,是属于洪水猛兽一样的东西。很多国内的朋友对我说,很想按照我的提议,孩子读完初二就送出国留学[微博],可是,就怕孩子在国外早恋,尤其是女孩子,就怕她们吃亏学坏。

  其实中国人很悲哀:十来岁的时候被禁止交男女朋友,称为“早恋”,到了大学,还没来得及学会跟异性交往,四年过去了,忽然发现自己还没有恋爱呢,就要面对家长的压力:赶快找一个!尤其是女孩子,假如到了25岁还没什么消息就亚历山大了,因为距离圣斗士已经不远了。这实在是不公平,也反人性!

  美国人是没有“早恋”这个概念的,因为在美国人的中小学性教育课程里面,“约会”(dating),跟“恋爱”(fallinginlov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约会”是男女间开始交往,学习跟异性相处,可以是一群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也可以是一对男女一起参加某些活动。约会的男女朋友可能有亲密的举动,接吻拥抱甚至上床,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约会并没有婚嫁的承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结婚。因此,在中学,甚至小学时代,美国的学生很多人有男女朋友,家长也鼓励男女朋友单独的交往,学校更加安排舞会或者“情人节大告白”之类的活动,鼓励男女学生约会。美国人认为约会可以让人学会怎样跟异性相处,怎样学会尊重、迁就、妥协和负责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人假如没有三五次的约会史就结婚,会让人感觉此人有点变态的。

  正因为约会是“学习恋爱”,因此,家长根本就不担心孩子将来会嫁给这个人或者娶这个人;同时,在约会的关系中,分手也非常普遍,因为本来就在学习交往之中,在十五岁的时候失恋分手,总比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失恋分手要好。从几岁就开始体验失恋和分手,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成长和成熟,有非常大的益处。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推崇美国根本不存在的“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以为美国中小学生天天做研究写论文,自由自在没有压力,进名校像玩儿一样,却对美国中小学鼓励学生约会交往这一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素质”的做法视而不见,实在是令人不解的。

  经过多次约会以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这时才叫“恋爱”,这时才开始考虑谈婚论嫁的事情。中国人往往以为美国人男女关系很随便、很自由,其实大部份传统的美国人对于恋爱和婚姻是非常严肃的,成功的婚姻是事业成功人士的成功象征之一。中国人所看到的美国男女关系的自由,其实是他们“约会”的自由,到真正“恋爱”了,大家都非常认真的,因为目的就是要看看是否可以结婚了。经过了年轻时候的约会,美国恋爱中的男女已经能用非常成熟的方式来交往,来考虑两个人在一起在经济、情感和未来家庭计划方面的所有问题了。

  约会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导致学生无心向学或者青少年怀孕这样的副作用?当然会!但是,因为美国社会对于“约会”不是视为绝对禁止的“早恋”行为加以禁止,而是加以鼓励的,所以,从小学五年级的健康教育课程开始,就一直在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约会中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例如,我正在教的高中健康教育课的青春期性教育部分,就很详细地告诉学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有怎样的性心理,性欲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性行为,非常详细的各种避孕方式和到什么地方可以获得避孕用品;同时,也详细跟学生讨论约会之中的男女关系和行为,对正常的学习有怎样的影响,禁欲有什么好处,性病的种类和预防方法等。当学生们掌握了比道听途说得来的东西更全面更科学更精确的知识以后,男女关系(甚至男男、女女关系)再也不神秘,能自由约会的学生,只会把约会当作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假如中国人放弃“早恋”这个概念,跟美国人一样,女生可以在八九岁就跟男生交往,在大学的时候,任何一个女生都有三四个约会的男生,我们可以预期“剩女”这个概念将会彻底消失,中国人也会活得更轻松,更成熟,更自信,更幸福。

文章关键词: 美国教育早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