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佳作共赏>三联生活周刊>新闻报报




丐帮

http://edu.sina.com.cn 2000/04/11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劳乐

  我是从武侠小说里知道丐帮的,而且知道那是江湖上最有势力的门派。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的确怀疑有这么一 个“丐帮”存在。

  第一次经历是在刚上大学时。我在前门被一个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妇人拦住要钱,提出的借口无非是“给小妹妹买块糖 吃”。纠缠不过她们我就掏了钱。没想到左边又冒出了一个带着小女孩的中年妇人,也唠叨着让我“给小妹妹买糖吃”。好人 做到底,我又掏了钱。但令我惊讶的是身后又冒出了搭配一样的第三对。事不过三,我赶紧跑开了----更何况我已经看到 了正从远处匆匆赶来集合的同样模式的第四对。

  从那以我给我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只给卖艺的钱。

  然而这条原则也很受到了挑战。经过动物园的地下通道时我遇见了一个拉二胡的瞎子。那一曲《二泉映月》苍凉悲壮 得和我当时倒霉的心情一般无二。我当然应该给他钱,但我当时又嫌没有零钱,于是就这么无耻地走开了。

  我见过很敬业的乞丐。我住处门前的过街通道上有四个乞丐,他们总是按照西边楼梯老头、西边入口老太太、东边入 口老头、东边楼梯老太太的规律分布,每天必到、风雨无阻地在那里磕头作揖。虽然从来不给他们钱,但我已经习惯过通道时 默数“1,2,3,4”。如果哪天发现少了一个,我会感到一种奇怪的失落。有一次我发现四个人居然都没有来“上班”。 惊讶了好一阵后我才想起来快过春节了。

  很无聊的乞丐也有。从我上高中时起直到一个星期以前,每当我经过中关村附近的一条马路时总会遇见一个老妇人加 一中年年男子组成的“问路式”乞丐。他们的人员有变化,但角色却始终如一,”套钱“的话也一样:“劳驾,问一下... ...”我从来不理他们,而且每次走过后都会暗骂一句:“职业一点好不好?有没有点创新精神?!”

  尽管我已学会了以最“酷”的态度面对最顽固的乞丐,但我还是“栽”过一回。那次在中大厦门前一个穿戴装扮都很 得体的30岁上下的女人拉住了我,一上来就说“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然后就说她是甘肃的一个中学教师,钱包丢了, 朋友没找到,于是想找我借钱往家里打个长途。当时我正被晒得头昏脑胀,咬着牙听她说完便直截了当地问她要多少钱。她只 是说“就几块钱”然后就又是一串“别误会”。此时我已经被晒得像个死鱼干,半死不活地挣扎着呻吟了一句:“到底要多少 钱?”“三四块钱吧。”我交给她五块钱,掉头就走。

  真正让我感到有“丐帮”风范的是一个老头。去年冬天电车上挤上来一个老乞丐。他长着一张老顽童脸,肤色黝黑, 穿着一件报纸和编织袋做成的衣服,身上一股汗臭、剩饭与尘土混合在一起的味道。人们纷纷为他让路,他却不偏不倚地站到 我的座位前。我没敢有任何表示,因为这个老头实在太古怪了。更主要的是,我注意到老头腰里挂着七八个那种在武侠小说里 赫赫有名的布袋。但我从没想到今年夏天在电车上又遇到了他:还是那老顽童脸,还是那股味道,而且又坐在我前面的位置上 ,当时他满脸诡笑地在电车里东张西望,我心中猛然生起一股江湖飘泊之感。


相关专题:《三联周刊》随笔集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佳作共赏>三联生活周刊>新闻报报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