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用户注册| 网站地图
内容中心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佳作共赏>中华读书报>内容




性爱博士--张竞生在北大的婚恋悲剧(2)

http://edu.sina.com.cn 2000/05/22  中华读书报

  第二天,张竞生因写《美的人生观》的讲义来得很晚,楚女士果然已经等得急了。张竞生正要道歉,楚女士将一团很 旧的棉花塞给张竞生,也不说用途,经过再三询问,张竞生才知道这是用来避孕的。

  当时,张竞生在北大已有节育大师的声誉。原来,他在1920年留法归国后,向广东省长陈炯明送过一份节育优生 的建议书,但被陈骂他是“神经病”。几年来,张竞生初衷不改,经常在报刊发文宣传自己的主张。可是,节育大师张竞生却 不知中国的年轻女子在用又脏又旧的棉花球在避孕。

  张竞生从1912年至1920年在法国留学,正赶上西方性解放的浪潮,巴黎盛行猎艳的风俗,张竞生有过不少艳 遇,而楚女士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情人。相比之下,他感到中西的差别太大了。楚女士是一位小学教师,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 ,却没有一点讲卫生的习惯,说起话来态度蛮横,让人感觉不到一点女子的温情。那一年暑假,张竞生计划到内蒙古做一次旅 行,而《晨报副刊》上关于爱情问题的讨论尚未结束,使他不能成行。他找到孙伏园,请他快点结束这场讨论。孙伏园让他就 读者提出的问题做一次总答复,也算是对这场讨论的总结。于是,张竞生写了万余字的长文,分两次在《晨报副刊》上刊出。 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爱情观的大讨论便宣告结束了。张竞生本打算结束后到内蒙古,顺便送楚女士回太原,可是,楚 女士因为和他吵了几次架,便不辞而别,先期而去了。

  张竞生独自来到草原和沙漠。大自然辽阔雄浑的气势,让他一时忘记了恋爱失败的烦恼。

  张竞生结束了内蒙古的旅游,回到北大,他没有想到,北大早有一个女学生在日夜盼望他的归来。

  她是哲学系的朱嘉霞。她家里很有钱,父母赶时髦,把她送入北大读书,他们的目的只是荣耀门庭,万万没有想到, 四年的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位新潮的女子,将反叛旧式的婚姻和家庭。当他们稍有觉察时,立即按传统的做法,将她嫁给 一位年轻小官僚,实际上是把她送入旧式婚姻的牢笼中做一名囚徒。

  朱嘉霞与丈夫毫无感情而言,性格和志趣也格格不入。20年代的北大新潮激荡,充满了反叛精神,而作为小官僚的 丈夫却是竭力稳定和维护现存的政权。小夫妻之间不仅陌生如路人,简直如政敌一般。

  她的眼前经常浮现出张竞生讲课和演讲时的潇洒风度。那神采飞扬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话语,新颖独特、石破天惊的 观点,让她豁然开朗,心潮难平。她对他发生了共鸣,心灵已经融为一体。几年来,这位30岁刚出头的教授虽然未曾和她坐 下来谈过一句话,却成了她时刻眷恋着的青春偶像,让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张竞生旅游一回来,就接到朱嘉霞的电话,说要向他请教学问,约他在黄昏后到北大红楼校园内会面。说实话,张竞 生平时并未注意到这位女学生,但他答应了。

  朱嘉霞迈着轻盈的步子在一棵大树下见到了张竞生。寒暄一番,说她来请教爱情问题,对此张竞生也不奇怪,在那场 关于爱情问题的大讨论中,他已被称为这方面的专家。张竞生非常热情地向她分析爱情的哲理,但朱嘉霞似乎并不以此为满足 ,快言快语地问:“张博士,中国何时才能废除包办封建婚姻?何时才能实现男女平等?妇女何时才能获解放?”

  张竞生不顾旅途归来的劳累,继续回答她的问题。朱嘉霞听得非常虔诚。

  翌日,朱嘉霞趁丈夫不在,又打电话约张竞生见面,张竞生同意了。他们又先后来到昨天那棵柳树下。

  “我今天是来向老师请教爱情的比较问题的。”朱嘉霞说,“虽然老师讲爱情是可比较的,可是,那些结了婚的人呢 ?还可以比较吗?”

  “我寓所里有刚从法国寄来的这方面的论文,你可拿去看看。西方先进国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值得研究。”

  北平的十月已经寒冷,张竞生见她没说什么,似乎身体有些微微发抖,他提议到他寓所谈,一来避寒,二来可取走那 份法国寄来的论文。

  在张竞生寓所发生的事情实际也并不复杂。当张竞生取出论文向她讲解时,她心猿意马,并不专心,原因是张竞生呼 出的气息让她迷醉。张竞生问她身体是否不舒服,她恍惚茫然,张竞生用手摸她的额头,她浑身颤抖,后来就倒在张竞生的怀 抱。犹如干柴遇到烈火,此后他们便在北大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有情调,有风韵,而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爱情 剧。

  纸里包不住火,张、朱的恋情很快被朱的丈夫发觉,在北大校园大吵大闹。张朱都勇敢顽强地抵挡着舆论的指责。朱 提出张必须先离婚。张就千里迢迢赶回广东饶平老家和结发妻子马八妹办了离婚手续。

  当时,马八妹还听不懂离婚是什么意思,张竞生改说“休妻”,她才明白过来,再没说一句话。马八妹没有文化,和 张是包办婚姻,但她受不住被“休”的打击,没几天便上吊自尽。

  朱嘉霞有文化,在张竞生后来的学术研究中起过协助作用。据说《性史》的第一篇,便是她的手笔。但是,朱也不是 省油的灯盏,她后来三次重新回到前夫的怀抱,三次和张竞生决裂,朱的丈夫也很绝,他为了把妻子争取过去,专门抽出时间 ,认真仔细研究张竞生的著作,用张的理论来对付自己的妻子,终于使她回心转意,破镜重圆。这说明理论虽然离实践很远, 但也并非毫无用处。当张竞生第二次从法国归来后,朱嘉霞就再没有理张竞生。许多年,张竞生都过着独身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张竞生经人介绍,结识了中山大学的女学生黄冠兰,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以后便双双回到广东 饶平县张竞生的老家,过着乡间生活。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后,张竞生被带到广州参加社会主义学院的改造学习,一时与黄冠 兰断了音信。黄冠兰误信谣言,以为张竞主被杀,痛不欲生,上吊自尽了。从此张竞生再无婚娶,终年82岁。

  纵观张竞生的一生,他的情爱、家庭生活并不美满,尤其在北大这段恋情,更让人感到有些狼狈不堪。但也正是在北 大期间,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爱情观公开大讨论的发起者和主角,他在北大的一部讲义《美的人生观》,就一个人如何度 过高质量的一生,包括情爱和性生活的方面,做了精彩生动的阐述,不仅得到周作人等学者的高度评价,而且吸引了无数的青 年,使一部讲义居然成为畅销书。接下来他编撰的《性史》轰动全国,人们称他为“性博士”和“情爱专家”。

  这中间有着多么深刻的矛盾啊。但细想起来,也不是不可思议,正像一个本身有疾病的名医,也可以给患者治病一样 ,张竞生个人情爱生活的不幸,并不影响他对病态的旧中国从理论上批判的深远意义。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相关文章


  新浪首页>文化教育>传统文学>佳作共赏>中华读书报>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