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 佳作共赏> 三联生活周刊文选>新闻报道




脾气大的老头儿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3  三联生活周刊文选

  作者:李深

  一般来说我不喜欢老头,因为我对他们不感兴趣。但一些火气大的老头则另当别论,他们显得生机勃勃。以我认识的几个电影圈里的人为例。A是个倔强的老头,至今为止他只做两年事:教书和骂人。他教的是他重复了一万遍的电影艺术基础知识,骂的是影视圈里无数和仍然不知道这些常识的人。一说起《魂断蓝桥》他就生气--当然也就特别来劲,他说一部连美国的电影史学家都不知道的电影,在中国竟然被捧为经典,这真是个大笑话。给每一拨学生都重复了一遍。有不识趣的人提出质疑,引发了部徉典来反驳他。A毫不客所立即进行笔伐,还是在那张报纸上,A一口指出他翻的徉典是多么不专业,又说了很多别的,反正意思就是:你真是太不专业了,唉,你太不专业了。

  有艺术家搞了一个录像装置:在花圈的中央嵌了一个电视屏幕,反复播放死者家属、亲朋向遗体告别的情景;花圈边缘还有一个屏幕,当观众不经意地抬头看它时,里边竟是自己当下的侧影--这一招令人心底着慌。A看到这个装置艺术很兴奋,他说在他的遗体告别式上也要搞这么个装置,只不过花圈中间放的录像有所不同:他要在录像里继续骂人,尤其是骂那些他生前不敢骂或不便骂的人,面对面地骂,骂个痛快。

  B大多数时候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但偶尔会让我吃一惊,陈凯歌的《刺秦》不受媒体欢迎,但我觉得有些批评似乎不是在说《刺秦》--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个记者问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接着便很倨傲地批评了影片。可以看出陈凯歌也是个倨傲的人,因为他要做出一副谦虚的样子却到底做不出来,结果是很当真地反讽了那位记者。我把这事儿讲给B听,当时他正在谈一个很倨傲的日本导演北野武,马上便说:“跟丫费什么话?一棒子打到河里去,‘看什么呢你!’”

  C比他们更平静,但口气也更大。他仍开电影批评已经有些年头了,当他得知电影学院的老师仍是10年前那些人时,他说:“把这些人都活埋了,中国电影就好了。”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但我还是由此对他产生了兴趣。

  我原本把他们的优点归结为脾气大,到后来才找到了一个更准确的字眼:形式感。A从来都是西装笔挺,70多岁了照样拎着满提包录像带到处跑,每到课堂便拿出一大摞自编的教材,谁愿买把钱放到他桌上,每份都是他用激光打印而不是油印或复印的--这种精致的形式感令我非常饮敬。有一次他叫晚宴(自然也是西装笔挺),他忽然问我们,“刚才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把一颗丸子夹到嘴边时开始说话,最后我有没有把它吃下去?”我们没法回答他。晚宴又进行了一会儿,他放下筷子,说得出去一下。稍顷,他回来坐下,告诉我们:“我没把它吃下去,它掉到衣服里面去了。”

  B喜欢年轻女孩,这在老头中其实很普遍,只不过他不加掩饰罢了。有次我们在校园里谈话,他一下子不吭声了。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脚受了伤,拄着一个拐在校园深处走。他目送她足有两分钟,直到走出视野,这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以他充满忧伤的形式感而感动。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