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以后的情趣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6 三联生活周刊文选
作者:唐波
十八岁吧-我年轻的时候(每一次这么说总会来嘘声一片,含意不祥),高中毕业在一家旅游学校念书。或许是刚开放的缘故,特别喜欢奇装异服:红色的套头实用配紫色的条绒裤(裤子要特别宽大,迎风一吹活像战旗),脚蹬棕色高帮的圆头靴,原配的鞋带不要,找来粗细适中的麻绳把脚绑个结实。还有各式各样的藏饰(那时还没有仿制品,都是托人从拉萨八角街购回),琳琅满目地挂了一身,脚踝也不放过,系了一圈小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我妈说还以为是哪家的狗回来了呢。
衣服都是自然面料的,全棉、全麻,有的连纽扣都没有,用些像是刚从牛身上割下来的细皮条、粗麻绳十字交叉地缝起来。走在街上回头率挺高,人家觉得古怪吧,我却很满意,处在一个希望引人注目的年纪。
那时没有扮COOL的说法,那时叫找感觉。
这感觉什么时候找不着我没有确切的记忆,反正25岁那年,我发现好像在一夜之间柜子里全是套装、长大衣和高跟鞋。年轻时穿的衣服有的送人了,有的捐助灾区了,但大部分不翼而飞了。
如今是些什么衣服啊!化尼,尼龙,聚酯纤维,我已经“堕落”到离自然要多远有多远的地步。一条Espirit的裙子花了898块人民币(瞧这价格定得玄的,900就900,还要玩个两块钱花招),小商标上赫然标着“黏液纤维”。什么叫黏液纤维?我妈一脸坏笑,说黏液嘛,大概就是鼻涕,把鼻涕拉长纺成布再做成衣服估计工程也够大的,难怪要这么贵啊。
现在就更加从俗如流,我成了名牌的追随者。走在路上,只要看见有人背着L&V的包,我立刻奋不顾身在凑过去猛看质地、工艺,特别是边角的缝线,然后直起身,满脸不悄地从鼻子里“呲”出一声:假的!
我穿着2000块钱以下的Ports,执著追求L&V的真品,心里念念要买BMW,坐在男友的Santana2000里敲打他赶快挣钱。和年轻时代的自己相比,现在我的没有主见,没有创意,没有想像力,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口口声声地嚷着后现代的用语,有条不紊地阐述POWER的意义和历史的可颠覆性,内心却狂热拥戴权威,一副企图融入主流物质社会的奴颜媚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