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高考历史复习:重视历史情境 抓住现实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01/25 14:23  新闻晚报

  历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卷都以其“以人为本”,“弘扬时代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而引领全国高考和中学历史教育的潮流。

  2004年的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又以其图文并茂给考生营造了“活生生”的历史情景而备受各方好评,而此次普陀区的历史质量调研卷在很大程度上把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现历史情境 体现以人为本

  历史具有不可重演性,是过去时,但此次普陀区历史调研卷的命题者却给考生营造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历史情景,大胆继承并发展了2004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的特点,如选择题中有6道题,以及后面的简释题和材料分析题,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都加以生动的图片,让我们的学生在紧张答题之余不经意间领略了历史的意境,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便于他们去理解和回答问题。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命题思想贯穿了试卷的始终,符合了青少年学生心理、思想发展的特点。

  注重学生能力 难易坡度得当

  历年的第一学期区调研卷总是因内容和范围有限或因其他原因,而对学生的考察或难或易,或强调基础,或抬高能力。而此次调研卷既注重了对基础的考核,又能体现能力立意,问题的设置由易而难,坡度较为得当。有道问答题根据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土地兼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基础而能力,既能照顾到一般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挖掘历史学科学习中的一些佼佼者,达到了不拘一格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试卷命题者对我们的学生一种人文关怀的品质,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抓住现实热点 主张学以致用

  上海高考历史试卷从2002年起命题思想上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主张学以致用,同时不隔绝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特色。本次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要求以“中西开展文明的对话与文化交流”为论点展开论述,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个封建王朝与世界各国不断进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离不开彼此的学习、借鉴。既抓住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又能通过论述使我们的考生在分析答题的过程中对历史、对现实、对我们国家进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学会以史为鉴,并且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以上三点是此次普陀区质量调研卷能较突出反映上海高考卷特色的方面,当然试卷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如简释题第28题,问契丹男子与女真男子服饰相同之处,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既不全面,又缺乏深度,相同方面且不说,就原因也应考虑民族融合的结果,因此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而非唯一的,这样也更能体现上海卷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文/宜川中学 施海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