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调整状态迎接高考--专家盘点考生失利N种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04/12 11:14  北京青年报


高考前考生如何调整装体 供图/IC

  距离2005年的夏季高考还有60天左右的时间,此时,有的同学信心百倍,准备大干一场;有的同学手足无措,感到前途渺茫。如何用最好的状态迎接高考?如何在高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以往考生高考失利的根源有哪些,对于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又有哪些借鉴作用和值得警醒的地方?几位高考辅导专家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了多条历年高考考生失利原因
,只为今年考生不再重蹈覆辙。

  受访专家

  北京新干线学校校长冯建

  北京巨人学校教学总监王燕谋

  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刘开朝

  复习方法不得当

  提问:孩子复习方法如果不得当会不会影响高考?

  冯建:有的孩子复习属于无计划型,学习无计划,时间分配不科学,喜欢的科目下功夫,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也有的孩子属于无针对性型,他不了解自身实力,不清楚自身优劣势,不善于总结和归纳,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另外还有一种是无方法型,其听课方法,复习方法,预习方法,做作业方法没有找到科学、高效、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这些都会影响到高考的发挥。

  提问:高考前期是应该复习基础知识还是攻坚难题?

  王燕谋:高考最后阶段的复习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知识尚有漏洞,如何攻克难题,考生在这个阶段复习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典型例题,因为高考出题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常见题型占绝对多数,掌握往往不被考生注意的考纲上的题型尤为重要。

  冯建:在剩下的时间里,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吃透,以不变应万变,直到高考前一天。在应试方面做好多偏题、甚至怪题,掉进题海中,最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是要把握最基本的知识,培养能力。

  心理原因造成失利

  提问:高考前,考生哪类心态容易造成高考失误?

  冯建:共有6种心态容易造成考生高考失利,第一是自卑型,其过分自卑,缺乏自信,不相信自身能力,考试失常发挥;第二种是自满型,其过分自负,自满,高估自身实力,志愿与成绩不吻合;第三种是放弃型:因个人感情如异性朋友之间感情,家庭经济状况如过分富裕或过分贫困,家庭父母感情状况如单亲或父母经常吵架,准备出国

留学,早早决定复读;第四种是压迫型,由于自身求学目标较高,或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考生心理压力超过正常承受值,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倍功半;第五种是无所谓型,平常大大咧咧,凡事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无目标,生活无压力,造成成绩不理想;最后是提前放松型,期末或一模后,许多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成功在握,结果失败。

  提问:在考试的时候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心理,对高考不利?

  刘开朝:有些学生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在考试前没有将准备好的准考证和2B铅笔等高考必需品带齐,从而在考试前出现回家取东西的慌张场面,严重影响考生心理,而一些考生在陌生的环境也下也会出现紧张,包括考前遇到交通阻塞,影响了到达考场的时间都会影响考生的心理,而这就需要考生在考前对所在考场,提前熟悉路线,熟悉考场,适应场地。

  提问: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冯建:考前最影响考生的包括,父母双方为家庭琐事经常争吵不休,或因考生学习、志愿、就业问题意见不同经常发生争执。或买补品,做大餐,住高档宾馆,盲目奖励或随意承诺,而完全不管,放任学生随心所欲也会对考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增大高考失误的可能性。

  志愿填报不当

  提问:哪些志愿填报不当的方法会影响最后高考分配?

  冯建:首先是志愿过高型,考生不能够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名牌院校,志愿填报与高考分数不能够成正比。其次是志愿无梯队型,考生不能只重视第一志愿,应该由高至低呈梯度地逐级进行科学地分析、填报志愿。再有就是盲目型,考生志愿填报没有头绪,没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受到外界影响较多,别人报哪儿,我报哪儿。追友型则是为了和好友或者是关系亲密的异性朋友相处,不切实际地跟随他们来决定自己的志愿。家长强迫型是家长没有与考生充分地交流,了解孩子的理想,而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高考志愿。

  提问:.在孩子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应扮演何种角色?

  王燕谋:填写高考志愿,在许多人看来是“下笔成金”,仿佛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于是,家长往往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紧张,有的家长对孩子填报志愿大包大揽或把拍板权力留给了自己。这样对孩子发展是不利的,应与孩子协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专业。

  刘开朝:如果孩子对专业没有兴趣,心情不愉快,对成才不利。家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所填志愿可能过高或过低,反而影响学业,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父母要我学”的逆反心理和“我就靠父母了”的依赖心理。所以专家建议,填写志愿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比较,担任参谋,而不是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家长可对其进行建议,最后决定权应该掌握在考生手中。(记者:李涛)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