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高校招生 > 正文

破解遗传密码 探索生命起源--化学生物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04/27 22:15  《高校招生》

  新兴专业

  未来化学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整合,以及纳米技术的研发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

  ——美国前斯坦福大学校长威廉米勒

  你渴望破解遗传密码规律和探索生命的起源吗?你想从事药物设计,攻克AIDS(艾滋)、SARS(非典)等疾病的难题吗?土豆和虾壳可以转化为医药和化工原料,工程菌可以降解废气废液,这是天方夜谭吗?生物芯片实验室和纳米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近一个新兴学科——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最有活力、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它不仅对相关基础学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食品、医药、环保、信息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下面就该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特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展望等几个方面作一个介绍,供广大考生和读者参考。

  发展趋势:化学生物学将是科技发展的一大潮流

  化学生物学与药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产业的知识源。由于化学生物技术的巨大发展潜力,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生物

化工技术。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独立的政府机构,成立了一系列专门研究组织,并制定了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各国对化学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也逐步增加。美国前斯坦福大学校长威廉米勒曾表示,未来化学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整合,以及纳米技术的研发将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

  专业特色:探索生物医学问题的前沿科学

  化学生物学整合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晶体化学、波谱学和计算化学等学科的部分研究方法,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在化学生物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生理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核酸和糖等生物大分子与化学小分子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为开发新颖药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设计、合成及从天然产物提纯的生物活性物质将作为创制新颖药物或农药的先导化合物,为医药、农业和环境等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源。

  培养目标:能从事教学、科研与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较广泛的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知识,具有熟练的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在化学生物学、化学、生命、医药、材料、化工、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人才。

  本专业实行特殊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措施;强调打好化学与生物学两个基础;实行优生导师制,本科生即可获得“育苗基金”、“自强基金”资助参加课外科研训练;推行弹性的学分制学籍管理,允许学生提前1年或推迟1-2年毕业;开设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学生可享受国家

助学贷款、校内贷款以及各种高额奖助学金,仅学院设立的奖助学金每年高达19万元;每年50%的学生免试保送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课程设置:理论实践相结合,针对性强

  本科专业开设法律基础、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生命科学导论、跨学科基本课程组等全校通识课程;化学原理、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元素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普通物理及实验、高等数学等学科类通修课程;化学生物学英语、生物工程与制药、量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析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免疫学、现代遗传学、配位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化学、合成化学、谱学基础、化学生物学实验等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收费标准:2004厦门大学该专业的收费标准为5460元/年。

  新兴指数:★★★★(理由: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目录中,该专业为新增设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研究的领域比较前沿,发展空间大,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之一。)

  院校链接:

  厦门大学是全国较早设立化学生物学的高等院校之一,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化学生物学本科招生专业, 2003年开始招生。厦门大学还增设了化学生物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列入2004年招生计划,形成了培养化学生物学各层次人才的综合格局。

  另外,还有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该专业。(作者:厦门大学 李昱)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