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化意蕴 考语文能力 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09 11:22 每日商报 | |||||||||
今年命题严格依据现行的教学大纲、教育部《2005年考试大纲》以及我省制定的考试说明,继续保持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卷结构分主观、客观两部分,七个大题,26小题。第六大题减少2分,加到了新增题——作家作品填空中。考查内容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比如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跟中学教材密切相关,有利于中学教学。总体上看,试题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平均分可能略有下降。
今年的试卷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典雅厚实,文化意蕴浓,重在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胡勤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刚 慈溪中学特级教师黄孟轲 1.突出语文的本质特性,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 重视基础知识。如第3、4两题考词语运用,所选词语均在常见范围之内。词语本身难度不大,但对语境体察的要求较高。比如第3小题对“病症”“病征”的选择,第4小题对“屈指可数”使用正误的判断,均需要联系语境,细加体察。 突出语文能力。如第16题古诗的比较鉴赏,需要借助古诗鉴赏的基础知识(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24题,如果了解汉字文化特点,有利于解答这类题目,题目巧妙处理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关系。第5题考语病辨识,错项分别包含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也可视为搭配不当)三种类型。但C项和D项句式比较接近,都出现“是否”“如何”等词语,如果只会机械套用,不会具体分析,那就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检测思维品质。选文体现了不同的思维特点,检测考生不同的思维品质。科技说明文阅读要求辨析概念,做出判断,归纳推理,侧重考查了抽象思维;文学作品阅读要求学生表达对文学形象、表现手法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联想想像,侧重考查形象思维。 2.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对现代人文精神的思考。 如第18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很简单,而题干加上了作品的经典话语,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启发学生去阅读经典作品;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和第五大题现代文材料表现了不同时代社会精神现象的思考;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人”的教育中的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针对当前社会喧嚣人心浮躁,精神生活质量低下的现状进行选材和设题。选文《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思考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设题也尽可能体现文章特点,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比较重视考生对现代文的鉴赏与评价能力。如19题、20题。公益广告针对的是日益严重的吸毒问题。语言考查重视生活用语,与考生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它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4.作文题目典雅优美,既有诗意的描述,又有哲理的点拨,具有启发性。 这个题目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辨兼重,语言含蓄,富有象征性,对部分考生来说审题立意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题目圈定的写作范围较大,对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思维特点、审美情感不同的考生来说,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和题材内容,人人有话说,自由发挥的空间大。 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设题尽可能要体现作品本质特点,比如散文的文学性、思辨性,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评价考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2.在试卷结构上有更大的突破。比如第一大题的语文知识和运用部分内容可以和第六大题整合,选择题侧重语言使用规范的考查。加大阅读鉴赏的题量。 3.今年的试卷主观题设问细化,限制具体明确,便于试卷评判,更可操作,提高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科学性更强。主观题是更开放还是多一些限制,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颇难把握。开放一些有利于那些有才华、创造能力强的考生表现自己,但是评卷标准很难统一;限制多一些,又不利考生发挥。这个问题还有待教师、阅卷人员、命题者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共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