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05年高考北京语文卷:稳中有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0 12:15 新干线学校 | |||||||||
高考过后,各省市阅卷工作将有条不紊的严格进行,而今年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和特点成为了考生、家长包括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此问题,本报记者特别邀请来自于京城知名的高考辅导机构——北京新干线学校高考专家组的特级教师张铁城、特级教师夏芳、海淀区学科带头人舒嘉文等9位高考专家,在第一时间点评2005年北京市高考各科试卷。
今年的语文试卷总体上说还是稳中有变。题目数量、题型、难度都没有大的变化,整张试卷仍是由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部分组成,共25题,选择题保留了去年的分值,共30分,题型也没有变化,没有在选择题中考察标点的使用。作文仍然是一篇大作文,没有出现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在出题思路上还是体现出北京的地域特点,去年是考查北京话,今年在22题的材料选择上突出北京的地域文化,充分显示了北京卷的特点。 当然,今年的试卷还是有一些变化。如名句默写题的分值从4分提高到6分,反映出对语文素质的重视,要求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诗歌鉴赏的分值相应的减少了2分,也表现出只要求学生会欣赏诗歌,对专业术语的要求降低了,使语文试题更实用,更贴近大纲要求。另外,去年阅读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在今年试卷中没有出现。也许是因为去年的命题方式不能体现区分度,也不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又恢复了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显得在命题上比较传统。今年最有新意的要算是仿写题了,通常仿写题只强调形式,要求与例句有同样的结构,同样的修辞方法,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了。但今年却着重在内容上作了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命题点在“理趣”二字,充分考查了学生思考能力,不仅仅要知道带半字的常用语,还要有对这个常用语的反思。而形式方面的要求几乎就没有了。从这道题也可以看出,今年语文试卷更人性化,更强调语文学习的功用性。要求学生不仅仅会造句,更要会思考,会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今年变化最大的当属作文。自99年以来,师生都已经习惯了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可能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议论文该怎样去写。这种命题的回归应当说有一定的道理。首先,议论文好标准化,在阅卷时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分数差异。如有的老师偏好散文,可能写美文的同学会多得两分。现在有了文体限制,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存在。其次,议论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最广泛。记得曾经有大学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会做论文,不知道论文的结构。那么,高考的这种变化必然引起学生的重视,必然会学习写议论文。这一点似乎又突出了语文的实用性。当然,今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往常的给材料作文,题目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会在审题上存在问题,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保留了话题作文的特点。但是,只要限定文体就会限制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一批擅长写作的学生可能会无法发挥优势。另外,议论文如何界定,是指狭义的还是指广义的,可能会是今年阅卷中的一个问题。所以,明年会不会延续这种出题方式,还将是一个未知数。 从今年的试卷可以看出,语文仍是要求能力的迁移,语文学习也决不会仅要求背背念念就行。大语文观的建立非常重要,身边无处不是语文,社会热点、身边小事,都要反思,领悟。重要的是语文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死记硬背,实效性、功用性将是语文课的目标。可以说,语文考查的是一个中国人对母语熟练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语文更多的要注意积累,学会思考,功夫要下在平时,不能靠考前突击。(作者: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附中语文教师 刘波) 相关推荐:2005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