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名师细评高考江苏试卷 “不安分”学生拿高分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2 14:30  扬子晚报

  昨天上午11点,牵动着全社会“神经”的2005年江苏高考曲终人散,全省47万多考生和他们的父母总算可以暂时松口气。综观四天来的九门学科的九场考试,素质教育的概念正点点滴滴地渗透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这对正在忙于复习迎接明年高考的学子们将会有何启示?本报记者分头采访了一些教育专家和考生,一起回眸今年高考的江苏卷。

  关注窗外事

  “今年的英语作文是《创建和谐社会》,历史卷中考到‘和谐社会’,而昨天刚刚结束的政治试卷中竟也考到了‘和谐社会’,三个科目的试卷竟有不谋而合之处!”昨天考试一结束,不少学生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南师附中的小王同学显得格外开心与得意,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属于那种“不安分”的学生,平时就喜欢看看报纸、电视上的新闻,关注社会的热点。别人学英语是忙于背单词、练听力、做习题,可他却一天不拉地坚持每天看ChinaDaily和央视英语新闻,没想到,这竟在高考中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许多考生拿到英语作文时,感觉太“政治化”、不大好组织词汇下笔,可他却“才思泉涌”,刷刷几笔就写好了。至于历史和政治试卷中的和谐社会,更是不在话下了。“这些内容平常听的、看的太多了,都耳濡目染了,这是今年的热点嘛。”小王连称这次的试卷显然非常有利于像他这样的考生。小王同学的感触显然与专家的观点非常接近。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分析说,今年的试卷显然注重开放性,“窗外事”的比例大为增加。比如英语卷中的阅读题,五篇文章的文化氛围都很浓,像“撒哈拉沙漠节”,《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等知识点。这显然就非常强调考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更多关注“窗外事”,更多接触原汁原味的素材、关注社会发展、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周围的变化与改革。同样,在历史试卷中的国共两党关系、地理试卷中的红色旅游、政治试卷中的北极黄河站等,都对校园生活以外的“窗外事”更多地开始关注。

  多学科贯通

  明明是一场数学考试,但却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明是一场化学考试,但却要求考生有良好的图像思维。专家们在回眸今年高考试卷时,忍不住纷纷提及多学科融会的特点。比如说,今年高考数学卷第20题是一道概率应用题。题目大意是两人对决射击比赛,给出一些条件让考生求出两人命中的概率。题目本身不是很长,但每一个小问的要求却很多,往往一小问题的前提条件就超过3个。考生必须仔细分析,细细品味才能分析清楚,正确作答。这就在考查考生纯数学的概率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应用问题的模式构建能力外,还考查了考生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及分类讨论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考生明明知道考试内容全都学过、复习过,但拿到题目依然感觉棘手的原因了。此外,今年的化学试卷中,有一道实验题非常新颖,要求考生将设计合成图像。这也是图像题首次在高考实验题中出现。而计算题中一道考查关于混合物的题目,阅读量很大,多数同学没能做出来的原因竟是压根没看明白什么意思。还有那种提示很隐晦的题目,要求相连的两道大题目必须联系起来思考,求解第二题时要用第一题的信息,这种思路,大部分的考生都想不到。

  须独立思考

  今年高考数理化卷一“露面”,许多老教师感叹,今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得不改了。新颖、灵活、拐弯抹角的题目越来越多,让考生“防不胜防”。有关专家指出,考生想在高考中拿高分,不能再一味依靠“题海战术”,而必须独立思考。一位资深物理教师举例说:“今年高考物理卷最后一道压轴题是以一道全国物理竞赛题为原模型。该题有四小问,一步步设置台阶,最后一题完全超出考纲范围。最后一小题考查圆周运动,难就难在是考圆心不固定的圆周运动,而在考纲中即使是圆心固定的圆周运动也不是考查重点。老师在复习中根本不会讲到试卷中的程度。考生想做出这道题,必须会独立思考。在平时学习中做有心人,跳出课本,多看课外东西。并要训练自己分解模型、建立模型的能力。今年的物理卷透露出最大的信息是,今后试卷中原创题越来越多,老师课堂教学毕竟有限,现成复习资料不全面。考生‘逼’自己独立学习,老师要多提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如今年高考化学卷中框图题,框图题是历年考查重点,老师会翻来覆去讲好几遍。考生一拿到卷子,碰到框图题却还是觉得陌生。仔细一分析,原来题目拐来拐去藏着好几个弯。考生必须思考挖出“突破口”,才能解决。同样,在高考数学卷中很多考生“看不懂”的题目,经老师一提点,解法显而易见。(蔡蕴琦 刘小卉)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