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邱均平教授:中国大学排行榜没有具体分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7 13:58 武汉晨报 | ||||||||
2005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后,邱均平教授第一时间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详解此次排名的依据与原则。同时他也坦言,中国需要科学的大学评价,但大学排行榜的作用是有限的。对大学评价既要重视又不可过分计较,毕竟任何排行榜都有不合理之处---每一个排行榜的第一名只有一个。 排名依据什么原则?
记者:自“大学排行榜”出现,社会对这一类排行榜是否公正合理的质疑一直较多,您的大学评价报告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邱均平:评价大学排行榜要抓住根本,关注评价结果是怎么出来的,即采用的是何种评价体系,而不是纠缠于个别学校具体名次的上升或下降。 我认为,“分类评价”是任何大学评价必须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是由高等学校的多样性、层次性、地区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2004年6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共1683所),其中本科院校679所,专科院校1004所。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地区,而且有的是国家兴办的重点大学,有的则是省、市的普通高校。 各类高校的目标定位、性质、任务和社会服务的行业范围都有所不同,其教学、科研活动也具有不同的情况和学科特点。如果不加区别地用相同的标准和指标,评价不同学科或不同类型的大学及其科研活动,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评价结果,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高等院校的正常发展。 记者:“分类评价”在您的报告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邱均平:我们在大学评价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是在国内第一次区分“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两个层次类型,分别对高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 二是从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第一次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将高校的科学研究分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数据来源、指标和权重,分别对高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得到了两个分类评价报告。 三是在区分重点大学、一般大学与民办院校、理科与文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按8种类型学校的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同时,还分省、市、自治区对高校进行了分地区的排序,以体现“同类比较,分类评价”。 名次怎么排出来的? 记者:名次是依据什么排出来的? 邱均平:在这次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中,重点大学的评价设立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一般大学评价设立了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详见《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21日)。两者的最大区别是,重点大学评价增加了“学校声誉”一级指标,而一般大学的评价则没有。 “学校声誉”的调查和结果,主要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包括“学术声誉”与“社会声誉”,前者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博导、院士等,由他们判断各个重点大学的学术水平、能力和在学术界的影响程度等;后者的调查对象主要是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士,由他们来评价各个重点大学的社会贡献、社会影响和社会知名度等,然后将“学校声誉”的排名结果按一定权重统一计算其得分。 此外增加了一些反映质量、水平、特色的指标,如“特色专业数”、“标志性精品成果数”、“学生各类国际性、全国性获奖数”等,在指标体系中着重考虑并兼顾“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等,既有绝对数指标也有相对数指标。 还根据学校的层次和任务不同,设立和计算了不同的权重指标。例如:教学与科研的比例,重点大学大约为4:6,而一般大学则是6:4。这是因为重点大学主要是研究型的,科学研究是其主要的任务,所以占的比重较大;而一般大学的教学则是主要的任务,所以教学的权重较大。这样就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是国际上大学评价的通行做法和经验。 记者:为什么这个排行榜没有具体分数? 邱均平:在原始报告中都有分数,但作为对外公布的结果分数就略去了,有些学校在有些项目上的得分非常低,有的还有零分,公布出来也不太好看。 学校层次怎么划定的? 记者:您的排行榜中重点高校与一般高校是怎么划定的呢? 邱均平:这次综合评价的“重点大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招生中或2003年教育部有关统计资料中原有的重点大学;二是教育部直属大学;三是211工程建设的大学。 这三部分大学中有不少是重复的,去掉重复的部分全国共有122所(不含军事院校)大学被确定为这次评价中的“重点大学”。但由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情况有些特殊,而且有些数据明显异常,因此没有列入排行榜。 这次参加重点大学排行榜的只有121所大学。而全国所有的一般大学都是被评价对象,但由于数据问题或其他原因,有些学校的某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为零,因而未将其列入排序中,所以这次被评价排序的一般大学为539所,加上重点大学共计660所。 数据如何保证权威? 记者:这么多高校,数据来源能否保证权威呢? 邱均平:在大学评价中,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而且,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经费,并逐步落实专人,建立了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工具和渠道。其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国内外有关文献信息数据库;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网站;国家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 此外,2005年评价中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是2003年的(因为国家的统计数据资料和有关文献信息数据库的时差较大),但也有的是2004年的(如获奖数),还有的是累积数据。 关于数据处理,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按照正常的分布和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了一些异常的数据,有的取消指标,有的则压低了权重。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自编软件或应用软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整理、统计、计算、排序等工作。 大学排行榜有用吗? 记者:现在各种名目的大学排名层出不穷,而且都在中国高教界引起热议,甚至引发激烈争论与论战。有人就说大学排行榜毫无用途,是这样的吗? 邱均平:高校在榜中名次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在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树立自身名声和学术科研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历年的大学排行榜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特别高教界人士和学生家长等关注的焦点。总的来说,中国的优质大学资源还比较稀缺,因此大学排行榜不受关注是不可能的。 大学排名对大学的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主管部门制定宏观调控的政策,如投资政策,需要一个对各个大学的评价;第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也应该把自己高校置于全国及全世界进行评价,而这种东西高校自身是很难进行评价的,必须要借助其他的机构;第三,体现一种社会需求的反映,在社会上有很多的投资者,要投资教育,有很多学生要上学校,很多家长希望送小孩去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现在教育信息没有十分公开,要获取教育系统的信息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所以从宏观管理、社会需求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对大学评价的意义。 科学评价是为科学管理服务的,而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大学评价的意义正在于此。 但在中国,大学评价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发展得越充分、市场对教育的调节力度越大的国家,对大学评价的影响力越大,人们的关注度也越高。而在中国,教育的计划色彩还比较浓,因此对大学评价需要完善之处还有很多,对大学评价既要重视又不可过分计较,毕竟任何排行榜都有不合理之处,而每一个排行榜的第一名只有一个。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