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5年志愿填报指南 > 正文

高考之后的博弈:你的志愿选择由谁作主

http://www.sina.com.cn 2005/06/29 11:44  浙江日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分数发榜,紧接着又是让家长和考生绞尽脑汁的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志愿,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6月28日,我省高考生填报志愿结束。一张薄薄的志愿表,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又一次令人揪心的“考试”,比拼成绩,比拼心理,比拼志向。

  不知从何时起,志愿两字成了个人命运和职业的决定因素。有人说高考是“三分志愿七分考试”,有人说“大学,三分专业七分学校”。对高三毕业生来说,实现这“三分”和“七分”的完美结合,必须面对“志愿”这一关口。

  本报记者近日分别走访杭州、宁波、舟山和金华的一些考生及其家长,看看他们怎么填报志愿,从中或许能体察到年轻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细微变化。

  填志愿该听家长的、听老师的,还是听自己的——

  你的选择由谁作主

  自己的志愿自己填,这是普陀三中高三毕业生小缪的原则。但这事也着实让他犯愁:理科考了479分,达到三本

录取分数线,已比自己预测的要好了,可这成绩,要选个理想的志愿,很费思量。

  小缪的“独立自主”,也有些无奈。他家住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亲朋好友中也没有能帮上忙的。他把一本招生通讯翻了又翻,想来想去,选择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浙江树人大学。

  与小缪相比,杭州第四中学的周乐虽是个女孩,更显出个性。今年1月,她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提前批考试,只等高考分数上线。这次她考了574分,超过理科首批分数线24分,选择了网络多媒体、数字媒体等志愿。

  万一提前批不录取怎么办?周乐与家长的矛盾也因此出现。家长希望周乐能在杭州上大学,留在身边有个照应。但周乐考虑到杭州没有适合的学校,并未采纳,反而是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进入了她的视野。在专业上,妈妈希望她报土木工程,但周乐不太喜欢,直率地说:“我会考虑,但不会首选。”

  毕业生们在选择志愿时表现出的决断和自主,让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无感慨。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师傅燕君说,其实,家长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比孩子丰富,看问题肯定比孩子深远,他们的意见不能忽视。她介绍,在杭外,学生填报志愿还是听家长的意见为主,不过家长和孩子有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更多的时候,志愿掺杂了家长的人生态度和职业取向。

  总的来看,在选报志愿上,父母和家长、老师之间出现3种情形:针锋相对型、和衷共济型和言听计从型。第一种较为极端,为数不多;第二种较为普遍,家长、老师提供参考意见,或由孩子最终选择,或一起商量拿主意;第三种也不在少数,多在独生子女家庭,或者考生遭受过挫折。

  金华的小蒋就属此类。她认为:“父母阅历丰富,听他们的不会出错。”她去年毕业于金华一中,上了“三本”的一所学校,最终却放弃了。小蒋是乖乖女,在东阳补习的这一年,她每天都和母亲通一个电话。她说:“选志愿,还是要听妈妈的。”为给找个好志愿,小蒋的妈妈这两天走亲访友、请教专家、网上查询,忙得不亦乐乎。在她看来,志愿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是家中头等大事,不能不慎重。

  看学校、看专业,还是看城市,考生眼中各有侧重——

  填志愿,你看重什么

  一些学生不顾考试成绩,盲目填报热门学校或热门专业,以致希望落空,这种现象在以往并不少见,也为众多考生所忌讳。今年的考生,他们在选择志愿时,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像往年一样,选择冷门学校、冷门专业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分数不高,有的是因为就业前景不错,也有的认为“冷门”专业更能有所作为。就读于农村中学的舟山六横岛考生小刘,今年理科考了450多分,选择了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水产专业。他说:“将来毕业后,凭着学到的知识,在海岛渔村照样可有一番作为。”

  法律、经济、外语及生物、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始终被考生“热追”。但事实上,在人们关注高分考生和热门专业的时候,更多的考生像小刘一样,悄悄地选择了偏远的学校和专业。普陀三中的小缪报的也是冷门的机械专业,但在他看来,这很自然,“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更何况行行出

状元,热点不会永远热,冷门不会永远冷,到哪里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当然,专业爱好和特长始终是考生们考量的重要因素。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赵志华,非常想读经济类专业,今年高考超出文科首批分数线56分,他估计,这个分数有可能进北大,但进不了经济类专业。为了热爱的专业,他考虑选择南开大学或厦门大学。他说:“选择志愿,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这可能是我将来的职业。”

  以往,许多考生尤其是大城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习惯把高校所在城市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傅燕君老师说,不少学生以杭州为轴心,以杭州到上海的距离为半径画个圆,超出范围的学校就不予考虑。这样做,会丧失许多机会,非常可惜。

  这种“画地为牢”的现象,在今年考生填志愿时继续存在。宁波李惠利中学的潘洁明考了541分(文科),他填报了第二批的浙江科技学院德语专业和第三批的杭州商学院广告专业。“为什么只报省内学校?理由很简单:离家近,生活能适应,再说大城市的机会也多,对以后就业有好处。”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升温,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奉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成绩超过首批分数线许多,本可以选一所沿海发达地区的重点大学,最终却选了一所西部省份的省级大学。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在西部的历练,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也许,毕业时我会选择扎根西部。”

  中西部等边缘地区的高校,只要专业好,也不失为恰当的选择,这是许多考生的想法。金华考生小章,成绩只上了三本线,但他很想当一名

公务员。经再三权衡,他选择兰州某校一个将来对公务员招考有利的学科。他说:“我想当个公务员,这是我的追求。”(记者:高丽敏 吴晓鹏 谢国平 胡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