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6年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正文

哲学第二章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命题规律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12:14  时代巨流

  本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核心概念

  1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相对平衡,暂时稳定的状态。

  4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顺序性、持续性,具有一维不可逆性。

  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空间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

  6意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的机能,是人对物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实践:人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二)基本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

  物质: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却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相互联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只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而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只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忽视物质的决定作用的是唯心主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分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分了不可知论。

  (3)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分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4)方法论的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1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性更重要地表现在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人的意识能够为实践活动创造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题干中的说法表明:正确的思想可以指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物质财富。因此选项B正确。

  (一)命题形式:从1994年到2005年为止(除2001年文、理科第34题出现跨本章节的论述题外),均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命题。

  (二)命题内容:历年试卷显示本章基本年年出题,几乎所有的传统知识点都出过选择题。命题内容集中在对物质、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四大考点内,而有大多侧重于意识观。

  (三)命题分值:分值小。

  (四)命题素材:

  本章内的基本概念、哲理名言,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五)命题方式:1引文分析型;2实例说明型;3图例分析型。

  趋势分析

  (一)由于本章历年命题重点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尤其是今年的新增知识点又集中在实践观,所以建议着重理解与实践观相关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实践的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二)由于本章命题大多采用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的“引文式”题目,所以在复习中要多收集一些哲理名言或当前流行的哲学观点,加以辨别归纳,尤其要分析这些观点的实质是什么,属于什么派别等。

  (三)尤其重视本章今年新增的知识点,突出考核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四)本章中的物质范畴的理解也是历年命题中的重点。

  1不要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误解为实物性,它不是某种具体的东西,哪怕是所谓的“最小的”东西,而是指所有具体东西中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这是否意味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过时呢?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无论是“暗物质”、“暗能量”还是“反物质”都是客观实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所以,科学家们所探索的“暗物质”、“反物质”、“暗能量”不仅没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反而证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正确性,从物质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角度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2006年本章重点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特别是实践的本质及其主客体关系,而且要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这个角度来理解;同时适当注意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选择题,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求真务实”的结合角度出分析题。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