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6年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正文

第四章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命题趋势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18:00  时代巨流

  (一)核心概念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感性认识:是指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片面的反映。

  3理性认识:是指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面的反映。

  4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中的认知因素、逻辑因素。

  5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中的非认知因素、非逻辑因素。非认知因素——不是指认识中的认知能力,但作为认识中的精神因素,贯穿于认识过程中,对认识过程的发动、抑制、加速或延缓起着推动、支撑作用。非逻辑因素——不是认识中的逻辑因素,但会加快认识过程,突出事物的本质。

  6真理: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

  7绝对真理:真理在内容上的客观性,真理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整个人类认识而言随实践的无限发展可达到对整个物质世界无限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对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9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二)基本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实践是人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相互联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认识主体才能与事物相联系,从而形成人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进认识的发展。实践不断提供认识的新的手段、方法、素材。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外部联系、片面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具体性。表现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②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面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相互联系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坚持了认识中的唯物论。

  ②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坚持了认识论中辩证法。

  (3)相互渗透

  ①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指导;感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来表达。

  ②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理性以感性为基础;理性认识的东西要借助于感性认识的形式——语言来表达。

  (4)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只强调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理论上称之为经验论,包括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两者的区别在于对象上的不同),在实践上称之为经验主义。只强调理性认识而否认感性认识称之为唯理论,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理论,在实践中称之为教条主义。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绝对真理(绝对性、无条件性):真理在内容上的客观性,真理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就整个人类认识而言随实践的无限发展可达到对整个物质世界无限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至上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真理(相对性、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只能达到对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相互联系: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总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

  (3)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过程)。

  (4)割裂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的称为绝对主义;反之,只承认相对真理否认绝对真理的称为相对主义。

  1(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2题)“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的真理性。真理是关于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所以说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故选项D正确。

  2(2005年试题单选题第3题)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否能正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最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最终目的。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直接地作用于对象,有效地改造和创造物质对象,故选项C正确。

  本章命题规律有如下:

  (一)命题形式:从1994年到2005年为止,从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题、分析题、图例分析题都出现过,考点最多,题眼最集中,年年必有题,多数命制主观题。

  (二)命题内容:本章的内容历年都是命题的密集区,是历年必考的章节,是“马哲”的三大核心章节之一,命题内容具体如下:

  主要是:

  (1)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尤其是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尤其是真理的特性。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6)认识论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

  (三)命题分值:分值大,在政治理论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最大。

  (四)命题素材:

  运用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

  1中外哲学史上的著名论断。

  2当代科学领域中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

  3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4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命题方式:

  1主要运用“引言式”题目,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哲理名言或判断哲学派别,理论联系实际命题的概率大。

  2以材料分析题以及图例分析题方式考察各种知识点。

  趋势分析

  (一)哲学考试出题较多地集中在“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章,目前的考试在考考生知识把握的同时,又要考核考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正是在这两章中,提供着对事物辩证运动和认识的辩证运动的方法和各种基本点,它具有直接分析事物及其运动的方法论意义,所以,这两章理所当然地成为考点最多的两章。

  (二)本章历来年年必有题,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最多的一章,多数命制主观题。

  本章2003年考思维方法分析题,2004年考理性与非理性分析题,2005年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辨析题(具体试题分析见第七章),近三年每年都有重点题。2006年仍应注意本章内容,重点注意认识论、真理论和辩证思维方法,价值观至少仍要作为选择题知识点予以重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