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案例分析:高分考生为何不敢填北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8 10:59 成都商报 | |||||||||
结合今年招生录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有关专家就考生在志愿填报中的心态和技巧详细解读,为下一届考生支招。 四川省今年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从录取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北大多年来首次出现第一志愿投档不足;川大、电子科大、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都是“踩线”录取;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的录取线则直线攀升……
针对这些异常状况,本报记者日前作深入采访,并邀请有关家结合今年的招生情况,对志愿填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给明年的考生和家长一些启迪。 新情况1 “北大现象” 高分低就较普遍 7月,高考在这个特别的月份结出累累果实。因为是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7月开始的高校录取便注定成为人们谈论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事情。 “今年,四川高考招生出现了几个‘第一’,”川师大文学院张副教授认为,一是首次推行阳光工程;二是招生部门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再是首次通过媒体公布高考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从提前批开始,人们就发现今年的招生工作与往年有些不一样。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北大多年来首次入川“受挫”,居然出现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文科差7个,理科差3个。 “为什么会出现考生第一志愿不敢填报北大的情况?”专家认为,这与考生填报志愿的心态有关。 “北大现象,表现出四川考生自信不足,心态保守。”省教育学院教科所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刘泽渝指出,根据省招办公布的各分数段人数,高分考生应该能够准确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有的考生虽然判断准确,但因担心出意外,最终放弃了填报北大。”“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是,我在给考生进行一对一填报志愿指导时,发现很多人把自己的志愿整个调低了一个档次,该填北大的填了中科大,该填清华的填了复旦,从中也暴露了学生不自信的心态。” 刘泽渝表示,看分填志愿,本来是为了让每个考生都能做到知己知彼,但恰恰有些考生因此瞻前顾后,反而不敢填报热门院校。北大理科在川的录取分数线是683分,我省有很多考生的分数是在线上的,只是因为过于谨小慎微,最终与心仪的北大失之交臂。 实际上,北大对四川考生的生源和素质是非常满意的,以前每年在川招生,都要增加录取名额。而且该校来川招生的负责人考前甚至还会专门跟部分高分学生主动联系。“此次北大在川录取不足,并不能说明四川考生对北大不满意,也不能说明北大不喜欢四川考生。” 北大遇到的问题,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今年不少高分考生都可能错失了自己的第一志愿。树德中学考生王璐告诉记者,她有好几个考了高分的同学,却没有读成第一志愿,而是掉到了第二志愿。现在很多院校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因此他们目前的处境很是尴尬。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些情况,招生部门和高校会进行相应的调剂,不会出现高分落榜的情况。 新情况2 “透明化” 保守判分易扎堆 专家指出,今年与2003年的高考录取有很多共同点。2003年是第一次估分填志愿,今年则是第一次看分填志愿。区别在于,“2003年的高考题很难,而今年的题又过于简单,呈现两个极端的情形。估分填志愿,题难了不容易准确估分,误差可能较大;看分填志愿,虽然分数把握很准确,但考生对自己的位置判断、对高校的录取分数以及填报的人数却难以把握。”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勇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虽然看分填志愿让分数“透明”化,有利于考生了解自己到底处于哪一个分数段。但任何一位考生当然不会了解其他考生的想法,因此依然没有摆脱填报的盲目性。 对于考生填报志愿的心态,张勇认为,任何一种新的改革方式都必须在试行一段时间后才能最终完善和稳定。以前是估分填,现在突然改成看分填,所以考生感觉无从下手也很正常。今年一些高校在指导考生填志愿时也很迷惘,大部分高校只能根据以往的录取情况对考生进行指导。但学校那么多,你无法分析出别人究竟会选哪所学校来填报,为稳妥起见,考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有把握上的学校来填,而不会完全按自身兴趣来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扎堆”现象就在所难免。 西南交大招生就业处处长应松宝对看分填志愿的新举措给予了肯定,但他也同时表示,估分填志愿和看分填志愿各有利弊。“哪种方式更适合,需要实践的检验。” 新情况3 “零投档” 外省院校比较多 “零投档现象几乎年年都存在,但今年发生的几率比往年要高。”专家分析,这些零投档的高校一般都是省外院校,截至目前,从本一录取情况看,文科院校有5所,理科有4所。“像西安交大文科在川出现零投档,这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川大一位招生部门人士分析认为,出现零投档的原因,一是这些院校在川的招生宣传力度不够,二是部分四川考生有恋川情结,再加上今年是第一次实行看分填志愿,老师、考生、家长心里都没底,不敢贸然填报外省院校。 应松宝评价说,今年有些学校之所以出现“断档”现象,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年高考考生成绩普遍较高,各分数段考生,特别是尖子生和优等生之间差距难以拉开,以致让对看分填志愿毫无经验的考生更加无所适从。 新情况4 “大小年”考生心态是根源 刘泽渝介绍,川内一些招生大户,往年从来没有出现过“踩线”录取的情况,但今年出现了。一些高校的文理科录取线都是最低控制线,业内人士惊呼。“这是明显的‘小年’现象。”此外,哈工大、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等传统名校的理科,南开大学、西安交大、兰州大学等文科均出现底线录取。相反,川内一些往年招生分数并不高的院校却是高分收录,令这些院校的招生处负责人颇为兴奋。张勇应该是笑得最灿烂,也是最动人的一个了。今年,该校理科以622分的高分录取线,笑傲川内群雄,坐上头把交椅。西南财大文科则以588分的录取线成为四川文科第一。 “部分院校遭遇大小年现象,导致部分传统名牌高校低分收录、一般院校录取线上升。”刘泽渝说。 所谓大小年中的“大”,是指某些高校前一年生源丰足,录取线攀高;而“小”则指后一年因受上年高录取线影响,导致考生不敢填报该校,出现生源不足,录取线下降的情况。 考生填报院校志愿,一般会以上年该院校的录取线作为参考,再结合今年考题的难易度、录取计划、录取比例等进行综合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上年度录取分数较高的院校,考生因担心其调档线今年继续走高而不敢填报,转而选择那些上年度录取分数偏低的院校。而那些上年度录取分数较高的院校,极有可能出现志愿填报偏冷。而去年调档线相对较低的院校今年则出现了反弹。”专家认为,招生“大小年”现象,客观上会对一些高校的招生带来不利影响。 张勇认为,今年最难抉择的,是560~570分之间的考生。志愿填得太低心有不甘,而比着分选高校又觉得悬,所以,一些人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另一些人则又过于消极,考生的这种心态很容易给部分高校带来“大小年”现象。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