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试中心 > 正文

我要上北大--给沉闷的高考备考加一个“奔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7 12:03  《北京考试报》

  考生自述 高考前先要定目标

  在学校,我成绩一直不错,高中班上排名从来是“三甲”之列,年级也没出前十,是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爸爸妈妈就更不用说了,“清华”、“北大”等字眼天天挂嘴上,一副非这两所大学不上的架势。其实,以我的成绩离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似乎还差一口气。为此,班主任找我谈了好几次心,大意是:你这孩子底子好,聪明,就是学习劲头
不足,起码还有20%的实力没发挥出来,只要这20%发挥出来,肯定能上清华、北大。

  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话,起初我是听到耳朵里,记不到心里。我觉得,只要在北京上一所重点大学,继续和好朋友待在一个城市里,学校水平够级别,对得起自己平时的成绩就OK了。至于是不是清华、北大,又有什么关系呢?

  高三暑假时,我在好友介绍下读了卞之琳的诗,突然对卞老先生兴起了景仰之情。我们约好,要去卞老曾经就读的北大西语系上学。于是,我的高考路上第一次出现了明确的目标:北大西语系。

  有了目标,学习起来便多了干劲。高三下学期,老师和同学惊奇地发现,以前那个有点懒散的张鹰发奋起来了,早上不再踩着铃声进教室,放学后也不再去游戏室晃时间。其实,我还是很想睡懒觉,很想打游戏的,但一想到北大西语系这个目标,就全忍住了。如果说,以前学习是为了老师、父母,那么现在我就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学。

  最后结果证明,“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话是十分正确的。我把这句话也送给正在为高考奋斗的你们。给沉闷的高考备考加一个“奔头”,学习时就能不由自主地加足马力。(张 鹰)  

  老师观点 有了目标看行动

  进入高三以来,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北大和清华的化学系哪个更好?”

  我说:“化学是基础学科,我认为还是北大更好些。”

  然后,学生一脸踌躇地跟我说:“好,老师,我就考北大了。”

  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志向报考北大,做老师的当然会欣喜不已,可是,我总是提醒学生们:“不要光说不练啊,目标定得高,要付出的努力成倍上长啊!”

  带过多年高三,老师们或许有共同的感觉:一进高三,学生们志气特别高,目标不离北、清、人、师、

复旦、南开等国内数一数二的名牌,但是,填报志愿的时候,同学们几乎不怎么报这些特名牌的学校,有的甚至下来3个档次。一些同学原本能冲击名牌,但是目标仅停留在嘴上,没有身体力行,所谓目标也就成了空话,而自己的人生就与梦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

  许多学生头脑灵活,反应快,很有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潜力,而且自己也很自信,相应的目标定得很高。但是目标确定后,总会落实不到位。学习中存在偷懒、侥幸的心理,遇到问题,一看会做,就放过去了。试卷上有了错误,差不多知道正确的解法也就不再追究了。这样的同学看似什么都会,但是遇到平常考试或者高考,成绩与自己的想象差一大截。

  当考生们有了目标后,最起码应该看看现状和目标的距离,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特别是知识上的漏洞和学习习惯的弱点。知识存在漏洞是不可避免的,在高三总复习时,把问题都找出来,一边跟着老师的进度向前,一边针对弱项在课下事先攻关。到老师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就可以带着问题问老师,做到有的放矢,弥补自己的不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一定要把题目、作业落实到纸面上,无论会做的不会做的,从头到尾按照规则、准确的形式做一遍,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反映到试卷上,得到分数。

  (交大附中高三老师 孙燕渤)

  专家解析 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考目标对众多考生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眼下,我知道,有的考生都已经暗下决心,非某某大学不上,非某某专业不读。你们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目标是自己真心需要的和喜欢的吗?

  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过程,表面上是对自己进行了客观分析与了解,综合多方面情况后做出的一个理性的决定。其实,这个目标与本人的心理状况联系非常紧密,很多情况下,并不客观,因为确定下来的目标,反映的是对自我的要求,更多的是意识状态对自我的要求,而内心深处的自我感觉,往往被忽略掉了。

  考生制定的目标应符合考生自身的自我感觉。如果目标制定过高,会给考生带来心理压力。当然,适度的压力会给考生带来动力,但如果分寸掌握不好,会使得考生感到沉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考生产生自卑感,这时考生的学习效率很容易开始下降,并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后果。

  目标过低,同样也是不好的选择。较低的目标容易对考生产生不好的暗示作用,既容易使得考生产生松懈情绪,也容易使得考生产生自卑感,这样的状态反映到学习中去后,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制定合适的目标,可以使得考生的内心充满动力,使得考生的内在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从而使得考生可以以一种良好的状态进入到高考前紧张的学习中去,这才是一种良好的状态。(作者:北京心理咨询热线 姜筠)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