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试中心 > 正文

应试作文也可以不流俗--文学青年的高考经验谈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1 14:19  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

  高三那一年,我是个酷爱文学的考生。还记得第一次写高考模拟作文,我很用心,满心欢喜地等待老师的表扬,可是表扬的名字一个又一个地念过去了,里面没有我。课后,老师单独找我,说我的文章是周记随笔,而不是应试作文。她说,应试作文应该结构更清晰,语言更明确。老师甚至给我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不断点题。

  应试作文摧毁了我对文学的坚持,但我仍然偏执地不肯清晰、不肯明确、不肯点题
。在我的心里,应试就是套路——僵硬的结构,干瘪的描写,重复的点题。这样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写的人机械麻木,读的人昏昏欲睡。那是产品,不是文学。

  但是,我决定试一试。几天后,我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应试作文诞生了,它是文学和应试的结合。为了能够点题,我写了题记,用了几串小排比;用了很简单的结构,巧妙地将它隐藏在大块的景物描写之后;用了简明的结尾句,但深刻震撼,余音未断。从此,我的高考应试作文之路,一片坦途。

  一位语文老师曾说:“高考阅卷是两三分钟看一篇作文,如果写的云山雾罩,空灵飘逸,虽然可能是很好的文学,却令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容易被判成低分,很危险。反之,如果多点题,开头和结尾用一些好的句式(如排比句),文章主干清楚地分成三个或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中心句,各部分之间形成层进关系或照应关系,等等,这样更容易让阅卷人眼前一亮。”

  确实如此,应试作文的读者不是文学青年,而是阅卷老师。清晰、明朗、流畅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也是一种风格。

  我想,在高考应试作文的这条路上,一定还有许多和曾经的我一样的考生——为了坚守心底对文学的那一份痴爱,承受着文学与应试的巨大落差。

  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在文学和应试间徘徊的考生,应试和文学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别让你心爱的文学,挡在你的应试之路上。从心理上接受应试,因为面对高考,你最大的前提是你的身份——一名考生,你没有任何理由放弃。既然你热爱文学,就做一种尝试,让二者在你的笔下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文学轻轻地流淌在你的应试作文里。

  擅长文学的人,也会懂得应试里的文学。

  但愿我的经验对大家会有所帮助。祝所有热爱文学的考生,都能怀揣文学,走好你们的应试之路!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姚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