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倍受关注 名校自选千里马大势所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2/21 18:39 新闻晚报 | |||||||||
12月17日、18日,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考进行。对高考考生来说,自主招生具有相当的诱惑,因为如果通过选拔测试,就意味着高考录取时将享受优惠。据了解,从2003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国内著名高校开始试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工作,如今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具备自主招生资格。自主招生究竟给高考带来怎样的影响? 高考公平性VS自主招生科学性
尽管社会上质疑高考制度的呼声不小,但谁也不敢冒然提取消高考。因为眼下,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的公平性体现在它的形式、标准、乃至录取分数等均是统一的。所有考生采用同一种考试录取的形式,在统一的框架中进行科目考试和分数录取,保证了大学门槛面向所有学生开放的统一性和较大的社会公平性。 受质疑的是高考的科学性。正所谓“一考定终生”,由于一次高考失利而等待来年再考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对大部分考生来说,一次结果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前途。在这些落选的考生中,不乏优秀的人才。同时谁也不能保证,上线的考生中就没有庸才。因此,对于大学选拔人才来说,衡量人才的依据如果只是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显然是不完全合理、科学的。 因此,在目前整个高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管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合理性,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选拔方式,自主招生考试正是为补充高考科学性而诞生的。参加自主招生的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表现优秀、学业成绩突出的“特优生”;第二类是“特长生”;第三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活动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第四类是具有学科特长,高考单科成绩特别优秀,具有明显发展潜质的学生。 然而通过自主考也只能说明你在进入这所大学时,可能比别的同学更有优势。预选上的考生第一志愿必须报该试点院校,且高考成绩须达到该校规定的水平方予以录取。被预选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未报该校或者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规定的要求,则须参加正常的渠道和程序录取。 指挥棒教育VS通识教育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非常明显。为了体现高考公平性,它设置有统一的教学和考试大纲,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都是围绕着这一大纲进行的。然而高考科目毕竟是固定且有限的,它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诸如沟通、创新、动手能力等均不能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在这一指挥棒下,人才培养的趋向是有缺陷的。自主招生则给各大学提供了一个按自己需要选拔学生的平台。 据了解,参加自主招生的高校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最直接表现为:每个高校测试的科目、方式、内容均不一样。如对理科生而言,复旦只要考数学和英语,而交大还要考物理或化学,个别高校甚至要考语文。虽然说文化测试是由大学教授每年轮流命题,但基本上不会超出中学的知识点。不过各科的难度都会高于高考水平,真正体现选拔功能。英语难度最大,有些高校的英语试题达到四级水平,有的甚至接近六级水平。在各科考试中,生活常识的积累也很重要,很多考生学习很好,但知识面不够。 复旦自主招生选拔测试的语文卷以全方位考查学生知识面著称,这张卷子包涵了中文、历史、哲学三方面的知识。有些考题中学课本里根本学不到,甚至是大学教程的内容。学生想考出好成绩必须靠平时生活的积累,短时间的突击复习是没用的。 高考选拔人才VS大学选拔人才 专家指出,从长远来看,变高考选拔人才为大学选拔人才是大势所趋。从高考分省命题到自主招生,如复旦包括艺术特长生、复旦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的选拔,高考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拔人才方式,考生进入心仪高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自主招生本身来看,由于它能满足并体现各个高校的招生个性和人才价值趋向,这种方式将被越来越广泛地推广。将来所有的大学可能都会采用这种方式选拔人才。 目前仍处在高考选拔人才向大学选拔人才的过渡期中。由于社会对高考公平性的压力,高校自主招生也同时面临这个压力。如今年复旦在选拔艺术特长生过程中,首次要求所有考生在递交的材料中加入一份5分钟的DV个人介绍。初选公布后,很多落选学生家长纷纷打电话来质疑结果的公平性。因此,眼下考生和家长要面对大学选拔人才还需要一个适应性期。比较多的学校还会使用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 专家观点 “应试”正在转向“素质” 上周五在上海由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共同主办的中美基础教育政策第一次圆桌会议上,美国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仍偏重于应试制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副院长严正认为,用三天的高考来决定一个学生是否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权利是不够公平的。受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影响,中国学生大多学习动机性强,将兴趣“淹没”。面对重重的高考压力,学生学习任务重,科学兴趣缺乏。其后果是,科学大师难以出现。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表示,该研究中心将更多地参考美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发展经验,从而参与制定中国的中长期基础教育政策。(晚报 张骞 顾文豪 柳成荫 报道 摄影 陈焕联)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