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2005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专)》课程模拟试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1 19:43  华夏大地自考版

  命题老师:韩旺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咬文嚼字》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推敲文字是为了语句通顺;

  B.文学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

  C.必须“惟陈言之务去”

  D.无论阅读与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下列作家属于桐城派创始人的是( )

  A.张岱 B.韩愈 C.方苞 D.柳宗元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4.《菊花》介绍《聊斋》中黄英的故事,是为了( )

  A.增加阅读趣味 B.说明菊花品种丰富

  C.为介绍“醉陶”新品种 D.说明菊花是人格的象征

  5.《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是由于( )的文章引起

  A.胡适 B.周作人 C.林语堂 D.陈西滢

  6.下列作家中,与韩愈同属于古文运动倡导者的有( )

  A.魏征 B.白居易 C.柳宗元 D.苏轼

  7.《古诗十九首》产生在( )

  A.东汉末年 B.南朝梁代 C.唐代 D.宋代

  8.解说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介绍生产过程、人物的经历等,多用(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认识顺序

  9.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作家是()

  A.王昌龄 B.陶渊明 C.王维 D.杜甫

  10.《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完全归纳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比较法

  11.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对除夕,正月十五的描写属于( )

  A.自然景物描写 B.场面描写 C.记游描写 D.记事描写

  12.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文章是( )

  A.《箱子岩》 B.《都江堰》 C.《哭小弟》 D.《我与地坛》

  13.《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所用的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象征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对比 C.对偶 D.比喻

  15.符合课文意思的话是( )

  A.对于杨志,我们鄙薄其为人;

  B.对于林冲,我们除了赞叹,别无可言;

  C.对于鲁达,深惜其认识不够;

  D.杨志故事的高潮在最后

  16.《狱中杂记》描写的是( )监狱腐败。

  A.五城御史司坊 B.京兆狱

  C.刑部狱 D.九门提督

  17.《迢迢牵牛星》最主要运用的手法是( )

  A.比喻 B.比较 C.比兴 D.象征

  18.《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是指

  A.诸葛亮 B.李广 C.李世民 D.王昌龄

  19.《武陵春》“欲语泪先流”属于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理抒情 D.借外在举止抒情

  20.《白丝翎羽丹砂顶》讲述鹤跹徙的古书是

  A.《山家清事》 B.《花镜》 C.《风土记》 D.《左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议论文中,以驳论见长的是( )

  A.论语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C.谏太宗十思疏 D.朋党论 E.答司马谏议书

  22.苏轼词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怀古 B.感旧 C.说理

  D.记游 E.抒写身世之感

  23.《迢迢牵牛星》是一首 ( )

  A.五言诗 B.爱情诗 C.近体诗

  D.抒情诗 E.叙事诗

  24.《追悼志摩》是一篇( )

  A.追悼性写人散文 B.第一人称散文

  C.记事散文 D.写景散文 E.第三人称散文

  25.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有( )

  A.《廉颇蔺相如列传》 B.《箱子岩》

  C.《柳敬亭说书》 D.《毛颖传》 E.《北京的春节》

  三、词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请解释下面画横线的词语。

  26.率天下而路也。

  率:

  路:

  2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习:

  恤:

  28.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见:

  29.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厉民:

  恶:

  30.蒙将军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次:

  以惧楚:

  四、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1)这段话为了说明什么论点?

  (2)这个论点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依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1)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描写蔺相如?

  (2)蔺相如为什么要怒发上冲冠?

  (3)表现了蔺相如什么精神?

  33.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大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行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但是这重表现里似乎积极的“气”更重于消极的“节”。

  (1)文中认为“气”与“节”有什么区别?

  (2)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3)文中举了什么论据? 其论证方法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火柴在欢快地燃烧,风婆婆看见了,急忙赶来吹灭。火柴说:“风婆婆,你为什么把火吹灭?”风婆婆说:“孩子,我不忍心看见你被烧死。”火柴叹了一口气,说:“风婆婆,我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燃烧,你不让我燃烧,我的生命就没有丝毫意义。”

  阅读以上文字,以“有时爱也是一种害”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600字。

  《大学语文(专)》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D。这道题没有丝毫难度,就是考学生是否阅读了课文。是否掌握了主旨。

  2.正确答案C。这道题也没有难度,作家作品题是考试的重点,要掌握他们的身份。

  3.正确答案B。这段话是孟子在《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说的。

  4.正确答案C。需要在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的基础上来回答这道题。

  5.正确答案C。

  6.正确答案C。

  7.正确答案A。

  8.正确答案A。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内容许多学生不大重视,因此,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要加强。

  9.正确答案B。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王维是田园诗派,但是是属于唐朝诗人,陶渊明是近代诗人,比王维早。

  10.正确答案A。此内容教材上面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因此这题没有丝毫难度,考学生看教材细不细。

  11.正确答案B。场面描写共有三处,一是《箱子岩》,二是《柳敬亭说书》,三是《北京的春节》。

  12.正确答案D。《箱子岩》主要是对比;《都江堰》不要是比喻比拟;《《哭小弟》主要是侧面描写,只有《我与地坛》第三部分是运用象征手法。

  13.正确答案C。把山当成蛇来写,当成象来写。属于比拟。

  14.正确答案C。肯定不是排比,对比,也没有比喻的意思,那么再看句式,两句,并且词句一一对应,属于对偶。

  15.正确答案A。这道题需要认真理解课文的意思。B、C、D全不符合课文的意思,只有A符合课文的意思。

  16.正确答案C。认真阅读课文就可以答出。

  17.确答案C。通篇比兴是《迢迢牵牛星》的主要特点。

  18.确答案B。

  19.确答案D。教材一共有四处属于借外在举止抒情,都需要掌握。

  20.确答案C。《菊花》与《白丝翎羽丹砂顶》两篇课文都属于运用引用说明方法的。引用的古书是掌握的重点。

  二、多项选择题

  21.正确答案BDE。A没有运用驳论;C是正面论述。只有BDE是批驳对方的观点。

  22.正确答案ABCDE。

  23.正确答案ABD。

  24.正确答案AB。

  25.正确答案1,3,4,5。

  三、词语解释

  26.率领;在路上奔走; 27.习惯;忧虑;

  28.被; 29.损害;怎么;

  30.驻扎;使楚惧;

  四、简析题

  31.(1)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是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之一;

  (3)比喻。

  32.(1)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情描写。

  (2)因为受到秦王的愚弄;

  (3)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与智谋。

  33.(1)气:敢做敢为,合作,集体的;节:有所不为,个体的。

  (2)气是动的,敢作敢为,集体的;节是静的,个体的;

  (3)事实论据:宋朝大学生,明朝东林党;

  五、作文

  需要写成一篇议论文。

  要注意“有时”两字,爱是好的,那么甚么时候“爱”成为了害呢?“爱”与害之间形成关联,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溺爱。只有溺爱的“爱”才是一种害。要把两者之间的关联写清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