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 > 正文

考研复习独门秘笈:英语通过阅读记忆词汇

http://www.sina.com.cn 2005/08/15 19:31  新浪教育

  英 语

  1.文曲星必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生词经常查阅文曲星,对词汇量的扩大和巩固很有好处。而英汉词典虽然也有同样功能,但比较费时。一个查词典熟练程度中等的人,所费时间大约比查文曲星多一倍,而且易因厌烦而坚持不下去。所以学英语虽然努力第一,但基本的硬件装备也不可忽视。

  2.词汇的复习建议用星火的书,因为这本书比较系统、全面、生动,可以看出作者是花了大量心血编写的,不像有些书只是拼凑而成,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词汇的学习可以说是英语复习的前奏,把词汇认真看了一遍后,就可以进入全面复习状态了。

  提醒一下,虽然强调通过阅读记忆词汇是好办法,但也千万不要忽视词汇书的用处。因为词汇书上的例句也能帮你记忆,而且比较系统,可以帮你把相关的词汇联系起来;通过阅读来记忆不一定能记得很牢,它的效果是有限的。所以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另外,我认为在考前两个月还应该把词汇复习一遍,因为初期学习的词汇可能很多已经淡忘,而中期通过阅读、做题等途径巩固的词汇知识又比较随机、零散,末期再看一遍能起到巩固防线的作用,而且这时候记住的东西在考试时遗忘得比较少。看一本好的词汇书并不仅仅是记几个意思,里面的例句、搭配和短语对考试的各种题型都是很有好处的。

  3.练阅读一定要以精读为基础,最好先看看《难句分析》,做题一定要做有难点译注甚至有全部译文的,这样才能在做题之后透彻地理解文章。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为增长知识而做题。

  有些人提倡通过泛读来提高速度,不要遇到生词就查,要养成猜词的习惯。我不同意这种方法,因为这样表面上读得快,但其实很多地方并没有读懂,到头来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你的实力,也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精读则相反,表面上学习速度慢,但却真正提高了实力,长此以往,阅读速度也自然会提高。我认为真正的速度不是拔苗助长练出来的,而是用实力堆积起来的。猜词的能力也不是不重要,但只要平时多学一些词根、词缀,考前练一练就行了。

  平时做阅读题以及考试时,建议大家把看文章和做题目交替进行,因为题目的设置顺序一般和文章一致,而且绝大多数题目都是针对某一句话或一小段内容的,只有极少数是需要归纳总结全文才能得出答案的。这种作题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准确性,而且更节约时间。

  4.练听力也要以精听为基础,而泛听的作用比精听小得多,因为泛听时你能听懂的说明你本来就有能力听懂,而听不懂的你也还是不懂,而配有文字材料的精听则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是真正提高水平的过程。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偶尔练练泛听可以,但我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

  在考试的时候,由于第三部分的题干和选项的阅读量较大,在给定的间隔时间内很难读完,所以建议大家在试卷刚启封时就赶紧看一些,那么听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了。

  5.完型填空基本是靠实力堆积起来的,随着英语基本功的提高自然会提高,而且由于分值不多,所以没必要过多地去做题。考试时最好一边做一边考虑前后联系,及时纠正,做完后,如果时间紧,就不要去检查了,因为检查的效果不一定好。如果确实有时间检查,也只有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修改。

  6.翻译题是最费时间的一个题型。因为从试卷整体来看,“时间分值比”是1.8:1,也就是说,每做1分题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分钟。而翻译题虽然仅占10分,但是花20分钟时间肯定不够的。为了节约时间,可采用以下两个措施:

  (1)不要打草稿,看完句子后在脑子里略加构思就直接往答题卡上写,一边写一边对照思考,发现错误后稍作涂改也无伤大雅(这和作文不一样)。

  (2)先把没划线的部分略去不看,只有当划线部分有指示性代词必须借助上文时才看。其实大多数题目都可不借助上下文而顺利翻译出来。

  7.考试中写作文最重要的三条是: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慎用套话,用语新鲜;3、不要出低级错误。建议大家写作文最好要打草稿。不打草稿或仅以提纲代替草稿的害处是:答题卡上一旦出了错误,涂改怕影响整洁,不改又怕被阅卷老师看出来,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虽然打草稿比较费时,但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如果你的写作水平确实很高,落笔成章,毫不含糊,也可以不打草稿,但既然水平这么高,腾出这点打草稿的时间应该不难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