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 > 正文

小提醒:研考报名在即 你的决定理智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09/15 14:36  燕赵都市报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10月10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网上报名工作。近几年考研人数逐年猛增让人瞠目,从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咨询情况来看,考研热仍将持续。不少在校生已经牺牲了暑假期间每天苦读、摩拳擦掌准备在报名者中杀出一条血路;已经毕业的也将考研戏称为“回炉”接受再教育期待毕业后人生路能有所改观。那究竟该不该考研?是不是一定要上名校、读热门?这些问题值得每个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前想想清楚。

  考研究生并非从此一劳永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应届考生考研并非出于学术兴趣,而是为了回避当前的就业压力,为以后找工作增加“学历筹码”。河北大学中文专业的杜同学说:“看到师哥师姐们找工作那么辛苦我就决心考研了,想留在大城市、想薪水高些就必须要有高学历,所以我只得选择考研。”他表示,自己要考的学校竞争很激烈,但他决心已定,一年不行两年,直到考上。

  像杜同学这样因为严峻就业形势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不在少数,报考人数激增使研究生招生考试比高考还像“独木桥”,200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2.494万,报名人数却达117.2万,录取率仅为27.7%,仅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高考录取率的一半。

  考研竞争如此“惨烈”,是否意味着考上后一劳永逸?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在不少大城市,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人才相对过剩,已经出现了“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博士生干着硕士生的活,硕士生干着本科生就能做的工作,本科生干着专科生的活。

  因此,考生务必要清楚,考研并非回避就业压力的“绿色通道”,也非提高就业质量的惟一选择。虽然目前有些单位工资收入与学历成正比,但是随着高学历人数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因岗设酬,学历对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的决定性作用将逐步降低。

  此外,每年下半年是考研的冲刺时间,也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万一考不上,也会错过不少就业机会。应届毕业生不一定要挤考研这座“独木桥”,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专业和所在行业的未来市场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再做决定。

  认清自己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在认清自己权衡利弊后确定自己要报考,那就下定决心争取胜利吧。这时候,决定报考院校及专业是报名前的一段时间内考生面临的一大难题。考生应参照以下因素:该院校专业的报考情况、未来发展及就业情况、该校研究生培养侧重及专业水准、并结合个人综合实力与经济能力做出理性的决策。

  从以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的情况来看,报考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四大地区的考生占总考生人数的四成左右,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均为热门学校;过半考生集中在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

  报名前,考生应对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研究侧重与专业水准比较;比如了解所报专业一个导师到底带几位研究生,这是能够反映研究生培养专业水准的一个方面,有些招生单位一个导师每年招1至2名研究生,最多不超过3名,而有些院校有些导师要带近20个研究生,学生要见导师一面都不易,何谈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培养。

  其次,考生还要考虑个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能力。读研时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同时,如果不具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国家西部计划、强军计划,师资计划以及热门城市院校以外的研招院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些新增的硕士点。

  总之,在选择院校、专业时,一定要清醒。不要为面子一味攀高,也不要妄自菲薄不敢报考,更不该随大流别人报啥你报啥。(记者:许静)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