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英语考试 > 正文

新英语四级听力改革概述及高分必夺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2 17:45  新东方

  作者:陈文笠 姜智德

  听力改革概述

  在最新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试点考试样卷》(以下称“样卷”)新鲜出炉之际,通过对该样卷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试点考试的总体难度将较老题型有一定的增加。

  就听力本身而言,其比例将由原来的20%提升到35%:短对话部分由原来的10题减至8题
;增加两篇长对话,题量在3至4题每篇,一共7题;短文(俗称“段子题”)仍为3篇,题量在3至4题每篇,一共10题;复合式听写中词汇听写由原来的7个增加至8个,句子仍保持3句不变。以上4个听力部分中,短对话和长对话的分值一共占15%,而短文和复合式听写的分值一共占2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样卷中各考试部分的顺序也有所改变,听力将作为在写作与快速阅读之后的第三部分出现,这也将给考生带来习惯上的差异与不适应,应当引起警惕。

  听力短对话改革与分析

  听力短对话部分虽然由原先的10题改为8题,但就其题目特点与解题思路而言与以往的老题型没有太大的差异。样题本身也都取自最近几年的考题。

  这些题目一如既往地贯彻了以往的几大常见考点:

  ·转折引起的作者态度及谈论重点的变化:

  如样卷中第11题(2005年6月考题第1题):

  W: Simon, oh, well, could you return the tools I lend you for building the bookshelf last month?

  M: Oh, I hate to tell you this, but I can’t seem to find them.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对话先前部分女人的语言中虽然相当复杂,包括要求返还、返还物品、租借理由、租借时间等复杂信息,但这些却都没有成为考点,而是选择了男人那句简单回答中的转折后的中心内容为考点,体现了4级考试中对转折考点的考察。这句话其实完全可以认为是:“I’d love to, but …”的一个变体。其后面所接部分不仅是转折后的内容,而且往往又是一个原因的体现,这也是我们四级考试中的重点之一。本题中的“I can’t seem to find them”无非就是无法返还物品的一个理由罢了。

  ·对现象的原因的阐述与补充:

  考题中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隐含原因的表达,即没有原因表达词的原因考点,以样卷第13题(2005年6月考题第6题)为例:

  W: Bob said that Seattle is a great place for conferences.

  M: He is certainly in the position to make that comment. He has been there so often.

  Q: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本题中男人的后半句解释了前半句的理由,作为一个解释说明性的补充存在,这后半句之前完全可以加上一个“because”使考点更清晰,但这样也就使其难度大幅下降,所以这里没有出现“because”,不仅从语言上表示是个非直接理由,即说话人并非经过严密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句子,并且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反问句式、反意疑问句式的考察:

  反问和反意疑问在四几考试中永远以一种无疑而问的形式出现,这次依然用了这样的一个形式。因此只要能很好把握其“无疑而问的特点”就能方便解题。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反问句往往作为加强语气的建议句型出现的这一考点,这将在下文分析到。

  如样卷中第17题(2005年6月考题第10题)所述:

  M: This article is nothing but advertising for housing developers. I don’t think the houses for sale are half that good.

  W: Come on, David. Why so negative? We are thinking of buying a home, aren’t we? Just a trip to look at the place won’t cist us much.

  Q: What can be inferred form the conversation?

  本题中第一个“Why so negative?”,虽然没有“not”存在,但也是反问句的句式,正因为没有“not”,存在,所以实际意思就是“not”,即“你不应该这样消极”。而后面的反意疑问“aren’t we?”在考试中总是作为附加累赘部分出现,从来不作为考点,听的时候去点即可,在本题中一样,它不起任何作用。

  ·建议句型的考察:

  建议句型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考点之一,因为句型相对比较多,而且隐蔽性比较强,比如上文提到的反问句型,我们不妨再看一下本次考试中其他几个建议句型,如样卷第12题(2005年6月考题第3题):

  W: I am going to Martha’s house. I have a paper to complete. And I need to use her computer.

  M: Why don’t you buy one yourself? Think how much time you could save.

  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问题直接指向建议,问到“suggest”这个词,自然,题干中的“Why don’t you”就成了重中之重。否定的反问,自然体现了肯定的意思,言下之意无非就是“You should buy one yourself.”答案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场景、人物关系的推测:

  场景和人物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四级考试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考生通过对场景词的把握来推测事情发生的地点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样卷第14题(2005年6月第7题):

  W: Mr. Watson, I wonder whether it’s possible for me to take a vacation early next month?

  M: Did you fill out a request form?

  Q: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本题的关键词出在vacation上,女人向男人申请休假,其实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所以对于工作场景中vacation这样的词的把握尤其重要。

  再如样卷第16题(2005年6月考题第9题):

  W: Wow, I do like this campus. All the big trees, the green lawns, and the old buildings with tall columns. It’s really beautiful.

  M: It sur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se buildings is in the Greek style. It was popular in the 18th century here.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因为以往已经考过一些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场景,所以最近几次考试中也在寻找一些新的场景词来加大考试的难度以及考察考生的真实水平,本题题干中其实已经出现了答案“campus”一词,所以可以说不是一道难题。但如果考生没有听到这个词的话,无疑要通过后文一些有相当难度的词来推测了,比如:trees, lawns, columns, architecture等等,像lawns, architecture, Greek style这样的难词往往使考生最后云里雾里,孰不知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就是那个campus。

  类似的题目前几次考试中也有,比如2005年1月第9题,而更巧的是该题就是样题第18题:

  M: Would you pass me the Sports Section please?

  W: Sure, if you give me the classified Ads and Local-News Section.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这题中以Sports Section、Ads、以及Local News Section为引导信息,给出了一个读报场景。

  ·语音语调的考察:

  语音语调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在考试中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看到样题第17题(2005年6月考题第10题):

  M: This article is nothing but advertising for housing developers. I don’t think the houses for sale are half that good.

  W: Come on, David. Why so negative? We are thinking of buying a home, aren’t we? Just a trip to look at the place won’t cist us much.

  Q: What can be inferred form the conversation?

  不免让笔者想起1999年6月第4题考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可见一斑了:

  M: I don’t feel like going out. Why don’t we just stay at home and watch TV instead?

  W: Come on. You promised to take me out for dinner and to the theatre on my birthday.

  每次男人的一阵牢骚后,女人发嗲的声音就在耳边萦绕不去,这两道题何尝不是异曲同工呢!

  综上所述,试点考试将依然遵循以往的考试规律和特点,一脉相承,但所谓的短对话却也越来越长,这也体现了现在考试在句型句式、言外之意和内容复杂化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复合式听写改革与分析

  复合式听写在以往考试中作为与短文二选一的项目出现,而改革后则两者都必然出现,这无疑是对考生的一大挑战。在历年考试中,只有1998年1月,2001年6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以及2005年1月考过5次,其他都是考的短文。

  复合式听写就其本身形式与考点而言没有作太大改变,尤其是词汇听写部分,秉承了以往一贯的考试特点与出题作风:

  ·词汇类型:

  历年来复合式听写中词汇部分基本为实词。除1998年1月考过一个despite以外到目前为止都是对实词的考察。

  样题中所填的8个单词:effort, officials, negotiate, balanced, competition, exchange, process, environmental都以实词的形式出现,这完全符合。

  ·名词的单复数:

  名词的单复数问题一直是复合式听写考察名词的一个重点。其问题不仅出现在听力上,也考察考生的语法功底,因为单复数问题往往是听写检查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语法功底薄弱的考生往往在检查时将正确答案改错,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样卷第36题:考察单词“effort”t本身不是一个很难的单词,但一般情况下该单词都以可数的形式出现,如make every effort, make efforts to do等。所以考生往往会在检查时将该单词改成复数形式。然而这里该单词却以抽象名词的特点出现,为不可数名词。

  像这类有时可数有时不可数的单词还曾在1998年1月试卷中考过experience一词,当它表示“经历”时为可数名词,而表示“经验”时却是不可数名词,当时该题就考察了“life experiences”生活经历的意思。

  ·同音、近音词分辨:

  同音词一直是听写部分最大的障碍之一。其实同音词涉及的范围很广,很多时候是考生所无法想像得到的,比如:

  样题第37题用了最简单的一个“officials”,但仔细想想,同样的发音还有“official’s”和“officials’”两个。这道题正好出到复数问题,所以没有考虑到的考生也就凑合对了。但看看1998年1月的第1个空就知道该考点的问题所在了:

  He became the _____ youngest college graduate …

  当时要求填的单词按发音来看可以是“worlds”、“world’s”、“worlds’”这样3个,如果不斟酌一下,直接加个“s”那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同样我们再来看一个简单的填空题:

  The government has tried its best to improve _____ salaries.

  再寻究一下,到底是“teachers”、“teacher’s”、“teachers’”中的哪一个呢?

  三道类似的题,得出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种类型的难点恐怕也只有听写能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难词考察:

  四级词汇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了四级本身以及四级前所有词汇,所谓难词一般是指在四级内而不属于四级前的词汇或四级考生一般不太熟悉的词汇,这些词往往是四级考试词汇部分的重点考察对象,而听力中也时不时涉及一些来考察考生对这些单词的掌握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掌握是从听力角度而言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理解层面的,至少是在听到后第一时间能反应出该词的一种能力的体现。比如:

  样题第38题所填的“negotiation”一词就有相当难度,即使是写出来,也未必有很多考生能够认识,更不用说在听到的时候第一时间反应出该词了。类似的单词每次考试都会有一些,比如:

  1998年1月考题中的“architecture”和“artificial”;

  2001年6月考题中的“emotionally”;

  2003年1月考题中的“species”、“mysterious”、“ruining”;

  2004年6月考题中的“established”、“instruments”;

  2005年1月考题中的“investigated”、“recommend”等词。

  ·容易拼写错误的单词:

  拼写错误在复合式听写中自然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一些拼写比较奇怪,或者容易拼写错误的词汇也常常成为我们的考点,虽然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容忽视。比如:

  样题第43题中“environmental”一词中的“n”往往因为考生发音不到位而被忽略,类似的词还有“government”等。以往考题中曾出过“recommend”就很容易被误拼为“recommand”(2005年1月第5空);“quality”就很容易和“quantity”混淆(2005年1月第1空),该混淆特点还曾经作为六级改错题考察过;再如2004年6月第5空的“permitted”一词的重读闭音节的双写等都是这类考察的例子。

  ·词性变换使用:

  利用考生对词汇使用和理解的片面性,考察考生对词汇的全面运用的把握。这类词往往以考生所不熟悉的用法出现,从而体现考生的真实能力。比如:

  样题第39题中所考的“balance”一词,很多考生只熟悉其名词含义“平衡”及其相应使用方法而不熟悉其作为动词表示“使平衡”的意思。此处所考“Russia called the trade agreement balanced.”正是表达了“俄罗斯称该贸易协定是平衡的/公平的。”这一含义。类似考题还曾出现在2003年1月考题中,当时第2空考察了一个词组“coupled with”表示“由…伴随着、与…一起”的意思,此处“couple”一词以动词形式出现,一反其在考生心目中作名词表示“一双、一对”的含义,从而增加了考察的难度。

  类似考点还有一些,但未在样卷中得以体现,但这并不代表不会在考试中出现,唯一能说明的就是复合式填空的词汇部分较以往考题变化不大,完全可以通过以往的题目进行训练。

  复合式听写的句子部分仍为3句,长度仍然没有超过25词,样卷中最长一句为23词,而最短一句为16词,可以说与以往考试相仿,但句子本身难度有所提升,当然,这与文章本身难度的提升是不可分割的。

  从以往历年的考题来看,复合式听写文章的难度有相当的增加,从1998年1月的小故事类型的记叙文到2001年6月关于健康的说明文、2003年1月关于捕捞业的说明文、2004年6月关于美国国会

图书馆的说明文以及2005年关于照相机的说明文。复合式听写文章的体裁从简单记叙文跨越到了说明文时代,然而样题的出现使众多考生不得不倒抽一口凉气——样题复合式听写居然是一篇非常新近的关于俄罗斯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准备工作及其协调过程的议论文式新闻体裁。新闻就其本身内容而言,难度就已经不小,何况作为听写题材出现,并且还是关于这样一个政治内容。文章本身也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一些相关内容,甚至在第45题中需要考生填写“Protocol”一词。该词本身不在考试大纲词汇中,虽然在文章中曾出现过,但需要考生在考试整个过程中能迅速捕捉该词,并能在短时间内能听写该词,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由此可见,复合式听写正在向着一个更高要求发展,其内容与体裁也在越加广泛,可以说将成为四级考试听力部分一个不可忽视的难点,也值得广大考生更多地去训练。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英语考试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