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2005年自考冲刺名师串讲 > 正文

2005年10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前串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4 15:18  新浪教育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资本总公式

  1.公式的形式

  资本的总公式:

  货币 —— 商品 —— 货币

  G - W - G′

  商品 —— 货币 —— 商品

  W - G - W(注意区分)

  2.为什么G-W-G′称为资本总公式?因为它反映了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等等各种资本形式,共同的一个东西就是要实现价值的增值。所以称之为资本总公式。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指的是这个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4.解决资本总公式的条件

  这个价值的增值是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这个即能作为选择又能作简答题来考核)。

  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总公式的区别

  这个在4月份与7月份的命题都出现了,把握时要把握两者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知道形式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容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到底是表现在什么方面?

  内容上:一个是使用价值的交换;一个是价值的增值。

  目的上:一个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一个是为了获得价值的增值额。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

  1.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一是有人身自由;二是一无所有。(可以作为简答题)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点,在今年四月份命题中出现了一个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

  这个角度,应该注意就是劳动力商品价值三个组成部分是哪三个组成部分: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它价值的源泉,并使它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因为他能够创造出包含剩余价值和劳动力商品价值在内的新价值,对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性选择题、简答题、都应该有所关注。

  四、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五、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它是一个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曾经讲到过,教材中出现了几个"统一"?一个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另外讲再生产是物资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还有一个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所以关于"统一"这一点要区分清楚。

  2.要知道这个价值形成过程怎么变成价值增值过程: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时候价值形成转变成了价值增值,而这个一定点,它指的是必要劳动时间。

  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它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要和划分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标准区分开来,那个是价值周转方式的不一样。

  2.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因而价值没有改变称之为不变资本;而抽象劳动它是创造了新的价值,而这个新价值中既包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包括剩余价值,因而价值在量上发生的改变,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这些含义要记清楚,而知道了含义就引含着另外一个知识点,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是具体劳动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两种表式方法:

  1.物化劳动形式: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2.活劳动形式:剩余劳动时间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八、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这个在四月份、七月份命题中都出现过。

  1.两种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

  它们的含义:一个是劳动生产率不变,一个是劳动生产率发生的改变;一个是工作日延长,一个是工作日长度不变。

  2.提高劳动强度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为一个简答题来出,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因为要提高它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要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倒着推回来,从而生产出了相对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的途径

  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每个资本家都获得了超额,超额就没有了,超额剩余价值就变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而只有当一个和少数几个资本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候,他们才会使得个别的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再出现超额剩余价值,因而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九、超额剩余价值

  前提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对于超额价值它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

  十、资本主义的工资

  这一点在本质中没有出现,但在形式中四月份、七月份的命题中都出现过。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简答题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全部报酬。

  3.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在今年的命题中出现两次)。

  工资形式:记时工资和记件工资。

  再就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要知道两种基本形式指的是记时和记件,同时要知道记件工资是记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对于名义工资它还叫货币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都呈现一种不断提高的趋势。

  十一、社会再生产

  1.内容是物资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这是作为一个选择,而作为一个简答题"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是物资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再生产按照规模来分,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十二、资本的积累

  1.资本积累指的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两个方面:

  (1)内在的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

  (2)竞争外在的压力。

  3.资本积累的实质(在四月份的命题中出现过)

  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债务的剩余价值去占有工人更多的劳动。

  4.资本积累影响的因素(这点非常重要但今年在三次命题中没有出现)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预估资本量的大小;

  (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这个趋势比如说生产不断社会化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到资本家手里,随着资本积累发展,资产阶级不仅为自己准备了灭亡的物资条件,同时也为自己的灭亡造了局部人。

  十三、资本的有机构成

  1技术构成

  有机资本从物资条件上看,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构成的,而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一定社会的技术水平来决定,所以叫技术构成。

  2.价值构成

  从价值形态来看,是C/V.

  3.对于有机构成的认识,有机构成是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称为有机构成。

  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呈现扩大的趋势,而资本有机扩大是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比如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单个资本的增大,而单个资本增大,由两种途径,一个是资本的集聚,一个是资本的集中。

  十四、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一说关系就有区别和联系,对于资本聚集和资本集中来讲一般是作为简答题来出。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十五、相对过剩人口

  存在的三种形式:

  流动形式——潜在形式——停滞形式

  在把握这三种形式时,记住几个词:流动主要指的是城市;潜在的指的是农村。记住这两个词就可以把这三种形式全看完,因为在以往的命题中,会倒着来考,就是说在城市中时而失业时而有工作那些人是属于哪种形式的相对过剩人口。

  在本章当中要把握的一些次重点知识

  一、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共性(在四月份命题中出现)从三个方面看,这即可作为多选也是一个简答题。

  二、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般出的是简答题(曾经出现过几次)。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七月份的命题中出现)

  分析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教材中讲过两个分析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得出了三个结论: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然后工人积极的消费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分析扩大再生产得出结论资本家用无偿债务的价值去无偿占有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对于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三个结论和扩大再生产分析得出结论应该知道。

  四、相对过剩人口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为什么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一个简答题或一个论述题。这个在以前命题中出现过,但近年没有考过。

  从两个大方面来说,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第二个方面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利的,而这个有利一方面是表现在相对过剩人口可以提到一个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首先,资本规律指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其次,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规律,两个负面来进行解释。

  这是第三章大家所应该关注的一些知识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