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西医综合教材及笔记习题 > 正文

第二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3)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3 19:43  文都教育

(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再生是生物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自我防御机制,一般地说,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生力强;结构、功能上分化低的,平时易受损伤的、生理过程中经常更新的组织再生能力强。人类由于自身活动过程中的防御能力较强,再生能力较其它动物弱,所以当发生较大范围的损伤时,一般均为不完全再生。

  1、再生力强的细胞见于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管和泌尿生殖器的粘膜被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等。这类平时进行生理性再生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衰老与新生,当损伤后也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2、有潜在较强再生力的细胞见于各种腺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这类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出再生能力,但当损伤破坏时,也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属于此类的细胞还有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膜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原始间叶细胞,后者可向各种间叶成分的细胞分化,如骨、软骨、

脂肪、纤维母细胞等。

  3、再生力微弱或无再生力的细胞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不能再生,遭损坏后由神经胶质瘢痕补充;神经细胞的轴索受损,在神经细胞存活的情况下可以再生,但再生的轴索有时杂乱无章,常与增生的结缔组织一起卷曲成团,形成所谓创伤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极弱,在修复中几乎无作用,损毁后均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平滑肌和横纹肌虽有微弱的再生能力,但当细胞损伤后,一般也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

  损伤细胞能否完全再生除了取决于该细胞的再生能力外,还依赖于局部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大范围细胞坏死后,不仅在数量上难以用同类细胞代替,而且坏死后留下的间质支架也往往塌陷,再生的同类细胞无法在结构上保持原样,也就难以实现功能的恢复。如肝大块坏死后,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坏死组织,残留下来的肝细胞虽有强的再生能力,但再生的肝细胞排列紊乱,最后形成肝硬变。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方式

  1、被覆上皮组织的再生鳞状上皮受损后,其边缘上皮组织的基底层细胞受刺激而迅速分裂、增生,先形成单层上皮,向缺损处移动延伸。在此过程中,细胞尚未分化成熟,如表皮细胞无角化,腺细胞无分泌颗粒,一旦覆盖完成,才开始分化为鳞状上皮,最后恢复原有的厚度。粘膜上皮也以同样方式修复。新生的粘膜上皮由扁平变为立方,最后形成柱状上皮。

  2、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的上皮细胞破坏后,由残留的上皮细胞分裂、补充。如腺体的基底膜或支架完整性没有破坏,则再生出来的结构和功能可保持原样,如损伤重支架已破坏,可部分再生,修复的腺体不能保持原样;如果腺体完全破坏,其再生就难以实现。

  3、血管的再生血管再生由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开始,先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实心的细胞条索,在血流的冲击下出现管腔,形成毛细血管,并进一步互相吻合呈网状。为适应功能需要,有的消失,有的转变为小动脉和小静脉。大一些的血管断裂后行端端缝合,其内皮细胞可再生覆盖断裂处,内皮下各层由结缔组织增生,实现血管壁的连续。

  4、纤维结缔组织再生损伤后,幼稚的纤维母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纤维组织,幼稚的纤维母细胞可由局部静止状态的纤维母细胞转变而来,或由该处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而成。当纤维母细胞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泌原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本身由体积肥大、胞质有突起的纤维母细胞变为长梭形,胞质越来越少,胞核纤细的纤维细胞。

  二、肉芽组织

  (一)肉芽组织的结构

  当组织损伤较多,不可能用同类细胞再生修复时,即由肉芽组织(granulationtissue )取代。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故为幼稚的血管结缔组织。肉芽组织从组织缺损的边缘及底部长出,并向缺损中央及其表面伸展,最后填满缺损。肉芽组织形成初期,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显示活跃的再生。此时的纤维母细胞尚未产生原胶原蛋白和基质,细胞间疏松,有明显水肿;此时的毛细血管为芽状增生而成为实心条索,继而出现管腔,并开始有血液通过,它们的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近伤口表面时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故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在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间,常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肉芽组织初期无神经纤维。

  (二)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有三个重要作用。

  1、抗感染去异物及保护创面的作用在伤口有感染的情况下,肉芽组织可对感染物及异物进行分解、吸收。如伤口中一些可溶性物质、细菌、细小的异物或少量坏死组织,可通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胞内水解酶的消化作用使之分解,通过毛细血管吸收,以消除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洁净。

  2、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的作用肉芽组织在向伤口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伤口中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异物的置换过程,只有当血凝块、坏死组织等被肉芽组织完全机化后,才能给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否则将影响愈合过程。同样,体内各种异物,仍需由肉芽组织处理,将其溶解吸收和机化或包裹。

  3、填补伤口连接缺损增加张力强度肉芽组织从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开始产失胶原纤维,其后一周内胶原纤维形成最活跃,第3周后胶原纤维成熟,纤维母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减少,消失,肉芽组织转变为瘢痕组织,其中胶原纤维排列与表面平行,以适应伤口增加张力强度的需要。因此早期的肉芽组织只能起填补伤口及初步连接缺损的作用,当第3周后,张力强度迅速增大,至第3个月达最高点。瘢痕组织的张力强度虽只及正常组织的70%~80%,但也足以使创缘牢固地结合起来。伤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张力强度低,再加上内压大,可使愈合口向外膨出,如心肌梗死瘢痕处向外凸出形成室壁瘤;腹壁瘢痕处因腹内压增大引起腹壁疝。

  (三)如何识别健康的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使肉芽组织健康生长才能实现这些作用。为此,需区别生长良好与生长不良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肉芽组织呈鲜红色、湿润、柔软、分泌物少,表面有均匀颗粒,触之易出血。生长迟缓、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呈苍白、水肿状,松弛无弹性,表面颗粒不均,色暗有脓苔,肉芽组织生长不足。

  三、创伤愈合

  因外力作用引起的组织缺损或断离,通过细胞再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一)创伤愈含的基本过程

  1、急性炎症期创伤第1天内,伤口出血,同时伤口周围很快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渗出物和血凝块充满缺口,起临时填充和保护作用。如果无感染,2~3天炎症逐渐消退。

  2、细胞增生期上皮组织修复可经历上皮移动、细胞增生和上皮分化三个阶段。上皮受损后,基底层细胞即由伤口周围向创面移动,伤后数小时上皮细胞开始分裂增生,逐渐覆盖创面。伤后第2~3天,伤口底部和周边开始新生肉芽组织,沿血凝块内的纤维素支架伸入,直至上皮下。创缘缝合密切且无感染的伤口,第2天上皮即可覆盖创面,第3天肉芽组织长满缺口。坏死多、感染重的伤口,肉芽组织中的大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发挥杭感染、清除异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健康的肉芽组织才得以填满伤口。以上过程所需的时日取决于局部损伤程度、感染严重度及全身状况。健康的肉芽组织填满伤口,其表面由再生上皮完全覆盖后上皮细胞增生即停止并开始上皮化生。直径大于20cln的创口,再生的上皮难以将创面完全覆盖,往往需要植皮。

  3、瘢痕形成期经过细胞增生期,创口已初步愈合,此时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大量合成、分泌原胶原蛋白,在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纤维母细胞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随着胶原纤维大量增加,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也减少,肉芽组织变为致密的瘢痕组织。在此期,胶原纤维处于合成和分解的动态过程中,纤维母细胞开始产生胶原纤维的第一周内,胶原纤维合成最为活跃,而分解、吸收作用很弱;3周以后,合成作用逐渐减弱,分解作用逐渐增强;3个月以后,分解、吸收作用占优势。因此,瘢痕组织可逐渐缩小。变软。,但大面积的瘢痕组织目前尚无可能使之完全消退。胶原纤维分解机理可能与纤维母细胞、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的胶原酶和溶酶体酶的作用有关。

  (二)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1、一期愈合主要见于无菌性手术创口,伤口裂隙很小或已缝合,其中仅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很轻,故在一周内即可愈合,只形成少量瘢痕,功能影响很小。

  2、二期愈合见于缺损较大。创缘不齐已无法缝合或伴有明显感染的伤口,这种伤口由于首先需要控制感染,清除异物,吸收和机化大量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后再生才能开始;而且还因伤口大,需再生出多量肉芽组织才足以填满伤口,因此二期愈合比一期愈合所需时间长,形成的瘢痕组织多,常影响组织器官的外形和功能。

  3、痂下愈合伤口内的渗出物、血和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硬痂,在痂下进行上述的愈合过程。上皮再生完成后,硬痂即脱落。其愈合时间一般较无硬痂者长。如痂下惨出液多,痂皮妨碍其引流,则不利于愈合。

  (三)骨折愈合

  骨折作为一种创伤,其基本愈合过程已如前述。但由于骨组织结构上的特殊性和愈合后的特殊功能要求,愈合过程与皮肤软组织的愈合过程不尽相同。骨折的愈合过程如下。

  1、临时性骨痂形成骨折后,骨断端及其周围出血,形成血肿。出血后2~3天,骨内、外膜深层的骨膜细胞增生成为纤维母细胞,伴随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肉芽组织,使血肿机化。一般情况下,血肿完全被机化约需2~3周。上述肉芽组织填充断端并将断端互相连接,局部形成梭形膨大。骨折愈合早期,这种局部增生的纤维肉芽组织称临时性骨痂或称纤维性骨痂。

  2、骨性骨痂形成纤维性骨痂中的纤维母细胞可向骨母细胞和软骨母细胞方向分-化。骨母细胞分泌胶原和基质,同时细胞埋入其中,变为骨细胞,形成类骨组织,再钙化成为骨性骨痂;软骨母细胞通过软骨内化骨也形成骨性骨痂。此时的骨痂呈排列紊乱的小梁,结构疏松,达不到原有的功能要求。如果愈合条件差(如断端距离大、断端活动、或有错位等),则有大量软骨母细胞形成,再经软骨内化骨成为骨性骨痂,故愈合过程比正常迟缓。

  3、骨痂改建骨性骨痂还需进一步改建成板层骨,并重新恢复皮质骨和骨髓腔的正常关系。改建过程中,不需要的骨质由破骨细胞吸收,承受应力最大部位则由骨母细胞产生更多的骨质,以实现原有骨组织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需要。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创伤愈合过程的长短和愈合的好坏,除与损伤范围、性质和组织再生能力强弱有关外也与机体全身与局部因素有关。

  1、全身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组织再生能力强,创伤愈合快;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弱,愈合慢。

  (2)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维生素在组织再生中甚为重要。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缺乏,伤口中肉芽组织形成减少,胶原纤维形成不足。白蛋白过低也影响再生。维生素C缺乏使胶原纤维合成过程中脯氨酸的羟化发生障碍,胶原纤维产生减少,愈合延缓,愈合后抗张力强度减弱。钙和磷能维持结缔组织及骨的生理代谢活动,它们在骨折愈合中尤为重要。锌缺乏会延缓愈合。

  (3)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不利于机体消除伤口感染;还能抑制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合成,加速胶原分解。抗癌药中的细胞毒药物也可延缓愈合。

  (4)某些疾病影响: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变及一些免疫缺陷病等均可影响愈合过程。

  2、局部因素

  (1)局部血液供应:局部动脉血供应不足和静脉血回流不畅均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妨碍愈合。伤口包扎过紧或缝合过紧、病人较长时间休克,均使受伤局部血液灌流量不足,影响愈合。

  (2) 感染和异物:局部感染对再生十分不利,而且某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能进一步引起组织坏死、胶原纤维和基质溶解,加重局部损伤。伤口感染时还有大量渗出物,增加了局部张力,使感染难以局限化,甚至伤口裂开。只有当感染被控制后修复才能顺利进行。异物(如丝线、纱布、弹片等)和坏死组织对局部有刺激作用,妨碍修复。这种情况下,外科往往施行清创手术,以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在确定没有感染时,才缝合伤口以缩小创面,缩短愈合时间。

  (3)神经支配: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会影响再生能力,所以要对有神经损伤的伤口进行缝合和处理,以保护神经,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清创时也应注意勿伤及神经。支配局部血管的植物神经损伤会影响血管的舒缩作用,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也对再生不利。骨折愈合时,除了上述因素影响外,其它局部因素也可影响愈合,如损伤过重(粉碎性骨折),骨膜撕裂过多,断端间有异物或软组织嵌入,对位不良,断端活动,开放性:骨折引起感染等。 (王祖武)

[上一页] [1] [2] [3]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