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自学考试高分过关兵法 > 正文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广告学(二)试题完全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8 19:04  自考365.COM

  自考新闻系、广告系的《广告学(二)》这门四学分的课程,几年来通过率全很低,几乎成为了新闻系,广告系学生参加自考的瓶颈。通过率如此之低,原因很多。从今年《广告学(二)》考试试题来看,试题出的较为科学,难易适中,如果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是应该考出一个相对来说满意的分数的。

    从今年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来看,属于考试大纲的重点题占大
多数,比如,名词解释的广告媒介计划 、逆向思维创意法、广告行业自律、广告代理制,简答题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广告有何不同特点、网络广告的形式、4P理论与大市场营销理论的区别、广告受众多重角色的扮演者;论述题的广告对大众传媒生存发展有甚么作用、举例说明国际广告当地化与一体化策略。这些题目全是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点。学生只要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吃透,掌握好,考一个好成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起码及格更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从考生反映来看,今年考的普遍比往年好。但是也有部分考生认为考得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或者在于读书不细,这个知识点学了,也看了,但掌握得似是而非,回答得不准确,或者读书有遗漏,一些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这些都影响了考生的考试成绩。

    因此,从今年《广告学(二)》的考试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启示:那就是不要迷信什么押题班,点题班,甚至保过班,也不要寄希望于听一次串讲就能通过,关键的关键是要扎扎实实认真刻苦地学习,全面钻研教材,夯实基础,真正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这样才能掌握真本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下面对此次考试部分试题提供一下仅供参考的答案:

    21,广告媒介计划:这道题在第八章,第一节。这是一个重点题,也是一个明显的名词解释题。回答这道题,关键在于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在一定费用内这两个知识点。

    22,逆向思维创意法:这道题在第六章第三节,按招考试大纲要求,广告创意的具体方法是要求重点掌握的。这道题的关键在倒过来思考。

    23,参照群体:这道题在第九章第二节。教材第257页。这道题出得稍微有些偏。从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掌握知识一定要细致,不能有遗漏。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即为参照群体.

    24,广告行业自律:这道题在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教材322页,是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关键知识点在自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协调。

    25,广告代理制:这道题在第十三章,教材341页。这是道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

    26,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广告有何特点:这道题在第一章第三节,这是应该重点掌握的知识。产品的四个周期,四个字新,好,稳,转.

    27,除了横幅广告,网络广告还有哪些形式:网络广告是学习的一个重点,几年来有关这一内容的知识反复考。学习这类知识,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

媒 介  定 义  类 型  传播优势  传播劣势 
户外广告             
现场广告             
直邮广告             
网络广告             

    把这个表根据教材内容添上,是很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的。

    28,广告受众的多重角色的扮演者:这道题在第九章,教材252页。是一道简单的题。三重身份:社会成员,消费者,媒介受众。

    29,4p与大市场营销理论的区别:在第三章第二节,这是道重点题,也是道十分简单的问题。区别有三点:对外部,对消费者,内容组成。

    30,广告对大众传媒的生存发展有甚么作用:这道题在第一章,教材38页。这也是一道重点题。这道题回答主要有四点:1,对大众传媒的发现与利用;2,促进商业化,企业化;3,改进设备;4,促进表现形式的发展。

    31,广告主实行验证制度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这道题稍微有些偏,在教材第十二章328页。下面。广告主在委托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时,比须向其出具相应的文件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体资格和广告内容的真实,合法。这道题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读教材要细致,不能有遗漏。

    32,举例说明国际广告的当地化与一体化策略:这道题在第十四章,是道重点题。

               定义

    当地化     理论依据

               案例
                            现在的发展:一体化与当地化的融合
               定义

    一体化     理论依据

               案例

自考365名师—韩旺辰教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