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二部分第四章资本的运行(3)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27  恩波教育

5. (2001,文、理,多选)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E. 生产资本

  答案:ACE

  解析:这是一道跨章节的试题,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命题,测试考生能否上升到理论,做出正确判断。这道题实际考核考生对三组资本概念,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答题时,首先要做出判断:这里指的是畜牧场中的种牛,而不是肉(菜)牛,属于劳动资料。其次,要明确这三组资本概念各自的实物形式。最后,根据劳动资料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区分,属于不变资本;根据价值周转方式区分,属于固定资本;根据循环中的职能形式区分,属于生产资本。所以,正确选项是A、C、E。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对象和劳动力,所以,选项B和D都不正确。

  这道题本身并不难,但由于是跨第三、四章出的题,增加了难度。类似的试题,1996年理科第14题出过。

  6. (2001,文、理,多选)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 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 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 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 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 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答案:ABC

  解析:这是一道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命的题,测试考生对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回答这道题有几个要点。首先,要明确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即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体现在可以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其次,要明确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时间(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即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第三,要明确题干指的是互联网上的贸易额即购买和销售的数额。所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A和B是正确选项。第四,选项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虽属于资本的生产时间,但原材料储备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原材料购买的难易,购买方便,储备的数量就可以减少,时间就可以缩短。所以,选项C也正确。选项D和E属于资本的生产时间,与互联网上的贸易额无关,均不符合题意。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对选项C能否做出正确判断。这也是考生丢分所在。

  7. (2002,文,多选)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A. 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E. 商品资本

  答案:ADE

  解析:这是根据资本循环知识点的有关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的准确认知。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依据其在这三个阶段上所执行的职能不同,而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所以,正确选项是A、D、E。选项B固定资本和选项C流动资本,是产业资本不同部分依据价值周转方式而区分的两种形式,均不符合题意要求,是干扰项。

  8. (2000,理,论述)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要点:(1)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平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 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解析:这是根据社会资本再生产知识点有关内容,结合我国经济生活现实命的题,测试考生能否运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并指出应采取的对策。这也是论述题常用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命题方式。答题时,要按题干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要点。第一个层次要指出:社会资本再生产不同于个别资本再生产,它是从社会生产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研究整个社会的再生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这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特别是实物补偿是其中的关键。第二个层次要指出:这里的“有关原理”是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看,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表明:①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②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③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应保持平衡。因为只有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第二部分要回答“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这里有三个层次的要点。第一个层次要指出,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原理,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性,即按比例协调、平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撇开它的资本主义形式,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也是适用的。第二个层次要简要分析其影响,这就是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过于求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它表明这部分产品不适应市场要求,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其结果是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和部门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生产经营困难,造成亏损,这就影响两大部类之间和两大部类内部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第三个层次要指出应采取的对策,是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在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二节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1) 资本主义国有制及国有企业的存在是国家垄断资本的重要形式之一。

  (2) 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要求,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克服危机、稳定经济的需要。

  (3)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形成途经主要有:一是国家收购私人垄断资本企业而国有化;二是国家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三是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资办企业。

  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

  (1) 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2) 这种公司以国家资本的股份为参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掌握

股票控制权的企业,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1)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 国家对经济活动调节和干预的客观必然性,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把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与国家的调节和干预的“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的目标:①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②经济稳定增长;③充分就业;④国际收支平衡。

  (4)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主要内容:①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市场的经济活动;②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协调资产阶级各集团间的经济利益;③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5) 国家对经济调节和干预的方式,主要有:①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②实施经济计划(通过制定各种短期或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来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种方式);③运用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和发行国债等实现对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调整);④运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控利率,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节);⑤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补贴和社会救济等)。

  本节小评

  本节的内容,近年来没有命题(只在2003年出过一道辨析题)。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的知识点,今后有可能命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