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二部分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53  恩波教育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新大纲修订说明

  与2005年大纲比较,本章考查知识点没有改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1)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

  (2) 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经济走向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 经济全球化具有许多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特点或重要标志:第一,世界经济的

信息化。国际化是与工业经济(制造业)相适应的,而全球化则是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的。第二,世界经济的市场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经济全球化则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并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第三,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当今,商品、资本乃至服务、技术、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的自由流动。第四,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除国家外,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1) 跨国公司,是指以一国的总公司为基地,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跨国公司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

  (2)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它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流动。跨国公司把资本、技术和管理合成一体,推广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使得公司内部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

  ③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金融全球化、加速资本的跨国界的流动(直接投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是机遇,又有挑战。

  (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为:一是加速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一轮的调整,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为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

  (3)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为:首先,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的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制定的,一些重要的世界经济组织也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经济全球化还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方面,以及它的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的影响也全球化了,局部地区的危机极易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和危机。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其次,进一步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各国由于条件不同,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获得的利益份额也不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相对劣势地位,使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经济上、政治上的风险,付出更多的代价,因而导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围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后果。

  (4) 经济全球化理应是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国家不论大小,不论南北,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贫困之上,南北差距、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日益扩大。我们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本节小评

  近年来本节命题方式是选择题和分析题(材料题),命题重点是跨国公司的作用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试题例析

  (2002,理,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

  材料1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

  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的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摘自《在动荡中发展》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

  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 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答案要点(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 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解析 这是根据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知识,结合所提供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的能力。本题所提的三个问题,分为两种类型。第(1)、(2)两个问题,答案要点在材料1和2中已有提示,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分析得出。第(3)个问题则要求考生结合所给的材料,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发挥。

  

 [1] [2] [3]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