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20:20  恩波教育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大纲修订说明

  与2005年大纲比较,本章大纲的变化主要是把原先的知识点简化了,实质性内容变化不大。

  第一节近代中国社会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①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③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⑥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者相互关系:这两大任务既有区别,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有紧密的联系,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前者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

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具体说来:

  (1)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落后腐朽,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其统治秩序,而广大人民群众也已不能照旧生活。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本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竭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

  (2)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首要的紧迫革命任务。而洋务运动失败、戊戌维新改良失败,证明必须要改变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要经过革命手段,尤其是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适应形势的要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1)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早在1894年,他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团体——兴中会。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把这个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同盟会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辛亥革命虽然中途流产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②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

  ③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④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夭折了,但革命火种没有熄灭。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封建力量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控制,对于军阀袁世凯的支持。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所致:它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表现妥协和寄予幻想;它没有形成坚强统一的政党,组织松散,派系复杂;它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主要是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它没有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革命武装,而只是争取联络会党起事。这说明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结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反帝反封建彻底胜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结论。

  (4)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没有成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抗战胜利后也曾企图在国共两党之外走第三条道路,结果也是失败。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一再破产,究其原因有: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了它不能实现资产阶级建国方案。②国际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国同它们竞争。③国际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④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国民党不允许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国。⑤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它在取得革命胜利后不允许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从世界历史看,一般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其前期,也曾由资产阶级领导,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也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必须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既相接又相区别的不同阶段。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其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国社会走向社会主义,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所有这些条件就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深入了解。

  新文化运动:这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它兴起的背景是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各种思潮,特别是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传入,以及早期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的影响,促使先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的出路。

  这次运动的阵地是《新青年》。参加运动的主要人员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以广大知识青年为对象进行启蒙。

  运动的主要内容: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封建旧文化,大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白话文与文学革命等。

  新文化运动有重大意义:①它是一次巨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水平;②它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开拓了思想视野;③它为1919年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打开了新的眼界。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中国人民科学地昭示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第一人,先后撰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文章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导致这次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受挫。

  这次运动具有伟大意义:①它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全民族爱国运动;②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同非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论战,内容有问题与主义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在这些论战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需要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诸问题。通过这些争论,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而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①在近代中国社会,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压迫加重,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武器,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③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④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⑤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外部条件。

  (2)中共成立的意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起了阶级关系的调整,农民革命的大力发动,使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表现出空前的彻底性。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评:

  从历年命题来看,本节命题多为选择题(和辨析题)。2006年有关本节的出题方式仍为选择题,也有可能出分析题。重点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知识点上。

  试题例析:

  1. (1999,文,多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 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 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 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 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E. 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答案:ABCD

  解析:本题是一个基本知识性记忆题。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不完全相同,主要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帝反封建具有彻底性,而且,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前途相联系的。

  2. (2000,理,单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最主要矛盾的理解和把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根源。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当然中国社会内部还有其他许多矛盾,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各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所以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选项。

  3. (2001,文,单选)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软弱性B. 动摇性C. 妥协性D. 不彻底性

  答案:A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本身力量不强,又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所以在革命过程中常常容易发生妥协性倾向,这是其先天性缺陷。考生要注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或不彻底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毛泽东在1935年12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应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而“两面性”或“动摇性”、“妥协性”、“不彻底性”都是由“软弱性”派生出来的。本题的难点就是不易区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4. (2002,理,单选)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就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泽东强调,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等问题,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A项的“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项的“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D项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5. (2002,文,多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 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AB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国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故A、B、C三项正确。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五四运动前的中国革命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它的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按其性质来说,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领导者已是中国无产阶级,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所以D、E两项是错误的。

  6. (单选题)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A.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B.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 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知识点的掌握。近代中国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既相接又区别的不同阶段。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性质也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领导权不同,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系统的认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在党的创立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已经对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做了初步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抗日战争时期,党在系统总结建党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毛泽东在这个时期的许多著作中,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国际国内环境,阐述了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的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正确认识蒋介石政权的性质成为党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毛泽东在深刻分析其政权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新概念,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依靠反动政权发展起来的巨额垄断资本,称作“官僚资本”;掌握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者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和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我们才可能在新国家政权支持下,取消帝国主义的特权,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首先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才有可能。所以直接目标是为根本目的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否则根本目的就达不到。同时,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是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目的,才使党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所做政治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同时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做了高度概括。显然这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