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 > 正文

学术成果满天飞--研究性大学的几大怪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9 11:15  《新快报》

  作者:曹瑞涛

  自从“研究性大学”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的新名号后,“研究”一词便有了许多感性的新体验,比如学校里研究生的数量渐渐超过了本科生;博士楼一幢幢拔地而起;下课吃饭时,食堂里黑鸦鸦挤成一片的竟然全都是博士!不过除了这些让外边人觉得“研究性大学”果然名不虚传的现象外,“研究性大学”在内质里面也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当然有些是积极的
,可以促进学术、科研的发展,但另一些现象却让人不太看得懂,而且越看越奇怪。

  首先一个怪现象是师资结构的倒置化。一般想到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总会在脑海里出现一个金塔式的结构,教授是少数,讲师是多数,但“研究性大学”里这个金字塔显然是被倒了过来,讲师成了“稀有生物”,进入这样的大学里见到老师就称教授,十有八九是不会错的。然而在如此众多的教授、博导中,有许多人却是在“研究性大学”出世后的几年内才紧跟着产生出来的,其方式大抵不过校际间“挖”人,引入“海归”和校内催化培养,一时许多学校都进入了“非常状态”,变动剧烈,不像是教育改革,倒有点教育革命的味道。这种教授化的结果一方面使原有教授在地域分布密度上发生了变化,往往穷省愈少,富省愈多;另一方面,按现在上教授的速度,几年之内师资队伍就可以完全教授化了,于是被倒置的金字塔将会变成真正的“空中花园”。

  由于师资结构呈倒金字塔式,“研究性大学”在“研究”方面就派生出另一种怪现象,即“学徒上阵”。举例来说,现在,一个教授拿到课题,面对着一群教授,他能叫谁去具体做事,而谁又能听他调遣、指挥?为了解决无人可用的困境,导师只好把自己的弟子推到阵前,以至于博士生不够用了,就把硕士生也顶上去。这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学徒军团”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作战档次也越来越高,甚至一些国家的重大项目,现在也由本该站在旁边学习的学生直接操办了。

  当人们都去搞研究的时候,“研究性大学”毕竟还是所大学而不是研究所,校园里仍有几千号本科生存在,于是本科生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神不守舍的怪现象。虽然学校一直在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但很多本科生四年下来对系里、院里那些大牌教授也只是闻其名,未闻其声。有些教授在学生大一时象征性地出现一下后,便从此“消失”,没办法,忙啊!哪里抽得出时间来搞教育呢?能见个面就不错了。而讲师、副教授们就更看重研究了,因为学校实在的评价标准就是科研水平如何,科研成绩有多少!于是难免一些人就把上课看成耽误时间的事,上了讲台就像徐庶进了曹营,还哪里顾得上提高授课质量。

  因为大家心都在学术上面,都想能尽快研究出更多的东西,“研究性大学”里最让人激动的便是学术成果满天飞的奇观了。对于讲师来说,最好三两年内就硕果累累,于是鲤鱼跳龙门,跨过副教授的门槛儿;对于副教授而言,则要四五年内争取转正、升教授;至于教授,则不妨再拼三五年的命评上博导,大功告成!这一切都要科研成果,而且是量化的科研成果,于是大家甩开膀子发疯式地写,没完没了地写,“著作等身”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形容词了。即便如此,“研究性大学”还觉得不够,以至于要求研究生也得写,这可不是一般练笔,而是要写出署着学校大名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甚至还得发表在“一级”、“A类”的刊物上才算数,其实按现在研究生扩招后的规模计算,恐怕一个万人大学的研究生发表的文章就可以把国内“A类”期刊的目录占得差不多了!至于这些雪片一样纷飞的论文,冰雹一样落下的专著,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学术的发展呢?也许,一个人十年写一本好书,即使不是名著,但多少也可以为未来的名著做一块有用的铺路石吧,然而现在,十年写十本糟糕的书,大抵作用就是成为以后名著出现的绊脚石吧。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