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 > 正文

观点撞击:为考研做假证 清华该不该放她一马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9 11:32  红网

  因原始身份证模糊不清,考研女生小青(化名)为自己办了一张和原证件相同信息的假身份证。1月14日,考试期间,小青因伪造证件被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取消考试资格

  (1月17日《新京报》)

  正方观点:清华取消小青考试资格是维护规则

  一个要参加考研的大学生,有何理由要伪造证件?考虑到“回去补办很慢,不知道能否来得及,”就按原证信息做了一个假证。这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主观上没有欺诈的恶意,客观上也没有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后果。清华可以网开一面,准其考试。但清华大学研究生办公室仍然对其作出了取消考试资格的严厉处理。似乎清华大学不近情理。但按清华大学的规定,这实是维护规则权威性的正确处理方法。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制定了就是要人去遵守的,不遵守还要制定规则做什么?我想起了著名的哈佛规则: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

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大火之中。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这场重大事故,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大火发生后,这名学生立刻意识到,手头这本书已是惟一幸存的稀世珍品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决定将书交还给学院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他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作法似乎太过于不近人情了,然而,这却恰恰体现了哈佛人所一贯珍视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将“规章与制度”而不是“血缘与人情”作为整个社会的基石,也正是西方社会长期以来所遵循的传统。正因为靠着这些近乎死板的制度,哈佛维持了世界一流学校的尊严。

  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类之一。一位

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所到之处,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

  但如此刻板的规则,却往往被国人视为不知变通。如认为规则是为人制定的,就应为人服务,不应让规则凌驾于人之上云云。有一则笑话最能说明国人和老外的区别。笑话说外国的一对恋人在国外的大街上闯红灯,姑娘会与小伙分手,因为姑娘认为,如果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事不敢做?如果是在中国,小伙如不闯红灯,姑娘也会与之分手,理由刚好相反,连红灯都不敢闯,还有什么出息?

  虽然是笑话,也可折射出在对待规则问题上迥然不同的态度。

  

清华大学自觉维护规则是秉承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以及“行胜于言”的自律校风的传统的,只有厚德才能载物。不管你的动机是多么的好,但只要你违规就要付出违规的代价。这与哈佛规则一样,是维护其一流大学尊严的自觉行为。这也是清华人严谨做事、自强做人的永恒动力。任何为违规行为做辩护的言辞,在神圣的清华规则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也是幼稚可笑的。(作者:徐晓)

  反方观点:清华何不放小青一马?

  规则是人制定的,是为人服务的,但因为服务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人人”,我们必得维护规则的权威。也正是缘此逻辑,小青被清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取消考试资格。

  但是,规则的权威再需维护,我们也应明晓:规则不应迷信,不应让人的价值屈从于规则的价值,并进而做到,对规则的合理性抱有一定质疑精神,甚而至于,做到百年之前龚自珍先生所呼吁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即以“小青事件”为例,为什么要伪造证件呢?新闻中交待的明白:原证件上,除了隐约能看到模糊的头像、名字、编号外,性别、住址等几乎空白,考虑到“回去补办很慢,不知道能否来得及”,就按原证信息做了一个假证,主观上,并无恶意,实属无奈之举,或称“无奈之恶”(而且检查时,也把两证拿出交给老师,向监考人员说明了情况);客观上,只是“自己冒充自己”,社会危害极其有限,只是其一:冒犯了考试规则的权威(实是直击了规则天生而有的滞后性、保守性软肋),其二,冒犯了“身份证只能由公安机关办理”规定的权威。

  那么,对于冒犯了“身份证只能由公安机关办理”的规定,自可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对于直击了考试规则天生而有的滞后性、保守性软肋,本应最具人文精神的高校,何不对小青网开一面呢?

  实则,在清华校史上也远不乏这样的先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有条考规:单科成绩为零者不得录取,学界泰斗侯仁之先生的弟弟、英年早逝的科普翻译家侯硕之先生考清华,中英文特佳,数学却很不通,判卷先生出于惜才之心,特给了两分,也正是因此两分,侯先生得以录取,成为一代俊才(见金克木《人世流星》)。至于史学家吴晗先生以数学零分破格录取事,更是知者甚众,被传为学界佳话。

  难道清华的优良传统,开明精神,今已荡然不存?

  如何在以规则为重和以人为本之间,谋求一条和谐之道,应是每一个规则制定、执行者应予审思的问题。(作者:于立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