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唱“独角戏” 春季高考还能走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9 11:45 解放日报 | |||||||||
2006年上海高校春季招生结束。记者昨天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本市今年有12所高校参与了这次春季招生,本科完成招生计划的104%;但专科仅完成招生计划的51%,有的民办专科院校只招到10多人,勉强开班。 肩负着高考改革使命的春季高考,自2000年试点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四省市区展开。但随着其他三地陆续取消春考,同样遭遇种种矛盾的上海春考,还能走
考生:想“爱”不容易 对于春考,许多考生怀着复杂心态。因为上一年秋考没考好,很希望经过半年努力后,就在春天考上一所理想大学。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本市参加春考的考生分别为6600余人、8900余人、12000余人,每年以35%的比例在递增。 但是,考生们又心存不甘。因为每年参加春季招生的高校只有10所左右,而秋季招生的高校有五六十所。有的考生是秋考中没考上重点大学的“自愿落榜者”,但春考中没有复旦、交大这样的名校参加招生,而参加的高校所推专业又很少,不少考生即便相中了高校,也很可能相不中专业。 同时,本科与专科的招生计划数也是考生关注的。虽然春季招生计划总额在扩大,但本科比例在缩小。今年,本科计划招生1230名,比去年减少110名,而专科计划招生1495名,则增加了500余名。许多考生一心要考本科,对于专科扩容并不领情。如果考不上本科,宁愿再参加秋考。 高校:“麻烦”大于“获益” 参加春季招生的高校群体并不固定,不少高校参加了一两次就退出了。只有上海大学、上海师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少数高校“坚守阵地”。 为何大多数高校不愿参与春招?学校感觉“麻烦”大于“获益”。一位本科院校招办老师算了笔“账”:春季招生生源选择余地太小,优秀学生固然也能招到一些,但总体实力要比秋季生弱。教育部门给学校全年招生数的“总盘子”不变,春季生“吃”掉了秋季生名额,有点得不偿失。还有,春季生要单独编班,给学校学籍管理、教学设置、住宿安排、就业工作等带来不小麻烦。 更头疼的是发放录取通知书问题。春招中,考生可以填报多个高校志愿,可能被多所高校录取。高校要发多少“预录取通知书”,颇费脑筋:发得太多,招生数远远超过计划数,人满为患;发得太少,则可能招不满。 建议:让应届生参加 市教育考试院有关人士指出,虽然春考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这是一件对考生、家长和社会都有利的事,从递增的报考人数也可以看出社会对春考的期望,所以应该坚持下去,关键是如何把春考工作做好。 一直参与春招的上海师大副校长项家祥认为,高校参加春考,给考生多了一次进大学的机会,而且高校的招生权和考生的选择权相对大了,这些招生方式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高校自找“麻烦”是有价值的,希望更多高校能积极参与春招。 也有教育界人士建议,春考要想让更多的学校参与,特别是要让重点高校加盟,须有广阔的生源,且要有相当数量的优秀生源。那么,应届高中毕业生能否参加春考?有关人士提议,可在中学阶段完善学分制,使一部分优秀生提前修完中学课程,考核合格者发给学历资格证书,能提前半年参加春考。这样,春考对高校的吸引力才会提高,规模才会扩大。(本报记者 徐敏)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