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紧扣考纲教材 掌握重点冷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3/08 10:58 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 |||||||||
编者按 三地名师聚首江城论备考六千听众侧耳聆听取方略 昨日,本报举行大型免费高考报告会,来自华师一附中、武汉外校、黄冈中学、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等校的名师们齐聚一堂,详解高考大纲,提供备考资讯,吸引了6000余人前来“取经”。
今日,本报推出《高考特刊》,刊登名师报告的详细内容,为考生冲刺高考助跑,祝大家取得理想的成绩。 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 周文涛 一、吃透一个大纲 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修改不多,但仍进行了六处修订,可以看出修订者的良苦用心。 首先,修订后的大纲内容更为科学、严谨。如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一部分中,“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中“一定”是一个模糊概念,“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中的“实词”的外延非常宽泛。而将“一定”改为“常见”,则大大缩小了训练范围;在“实词”前加“文言”二字,就把大量的现代汉语实词排除在相关考查内容之外。 其次,从中可以得到丰富的考试信息。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将“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修订为“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不仅明确要求考生关注外国作家的生活时代,还要求了解这些作家与时代的关系。 其三,部分修订体现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在“写作”部分,将“揭示问题”改为“揭示事物”,变抽象为具体,既科学,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扩大了内涵。将“原因”改为“因果关系”,扩大了考查力度,强调考生对待事物不能只知其原因,更要重视其结果,对事物的认识更重视其发展过程,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通读两本教材 这里的两本教材指的是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 前些年,语文高考过分强调能力要求在课内培养,考试内容则在课外取材,从试卷卷面上很难看到直接来自课本的内容。 近年来,这一情况悄悄发生了改变。去年的湖北卷大量采用课本材料,例如,第一卷中的字音题、字形题、词语题、文言实词题、文言虚词题绝大多数取材于课本和读本;第16题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则直接取材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不少考生叫难的作文(“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其材料也选自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中的《〈人间词话〉八则》。因此,抓好语文课本语文读本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实在是语文高考取胜的必经之路。 三、建立三大体系 通过复习,要建立起关于语文学习的宏观的三个体系。 第一个是教材体系。课本从高一到高三按什么顺序编排?每一单元的知识重点是什么?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是什么?应积累哪些基础知识?备考阶段梳理好这些内容,才可能发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触发点、发散点。 第二个是高考的考试内容体系。其主要依据当然是考试大纲,但仅仅了解大纲还不够,认真学习研究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以湖北卷为主,同时应参考全国卷和其他省市试卷),我们才能比较明确地把握高考的内容要求、题型特点和命题走向。 第三个是能力体系。高中语文学习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这些能力?像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写作中的审题能力、抽象变具象、具象变抽象的能力等等,都是语文考试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四、掌握四个重点 最后阶段的复习,要围绕四个重点:语用(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主要是语言的实际应用题,人们习惯将它称之为语文高考“试验田”。近年来,这道题的分值还有上升趋势。 强化此类题型的训练,首先要将考试大纲中关于语言运用的训练项,如病句辨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简明、连贯、得体等等,逐项训练落实;其次则应从训练思维品质入手,突出训练分析比较、求同辨异、综合概括的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好课内知识,并且适当强化课外阅读训练,我们就可以顺利实现能力迁移,赢得考试高分。 现代文阅读主要指散文的阅读与鉴赏、评价。其中最重要的能力要求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组织语言的能力。 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自选文体”,考生只要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童话等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有些考生在作文文体或构思方面过分求新求怪,结果弄巧反拙,得分反而很低。 五、围绕五个关键词 1、积累。强化字音、字形的知识积累,做好试卷开头两题,争取“开门红”。建议做好字音、字形题的归纳、整理,编制有个人特色的“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逐步消灭常用字中的误读、误写。 2、主观题。主观题对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要求更高,对于考生而言,提高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强化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都是当务之急。 3、“冷门”与“热点”。在考试大纲中有些考点“挂在”大纲上,较长时间没有进行专项考查,我们把这类考点称之为“冷门”。对于长期“冷门”,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觉,很可能“冷门”就是本年度的“出新”点。 4、地方特色。2004年,湖北卷中采用湖北籍作家骆文先生的散文,作为现代文阅读题;2005年又用“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的方式,引起考生对湖北地方特色的关注。这些题,考查了湖北考生对湖北人文、地理的了解程度,体现了湖北卷的个性特色。 5.创新。特别是语用题和作文题,贵在别出心裁,新人耳目。我们必须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我们在高考备考中就会从容得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