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年高考大纲 > 正文

黑龙江省名师解析高考大纲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03/10 11:13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吕晓艳

  200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台,与去年《考试大纲》相比,今年的高考考纲有了一些变化。8日,记者请哈三中和哈师大附中高三年级把关教师对各科《考试大纲》的变化进行解析。

  数学:三角函数部分内容有增加

  解析教师:哈三中高级教师刘洪滨

  2006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考试内容重点加强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另外有3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要求发生了变化,难度有增有减。

  重点加强的内容是:在三角函数一章的要求中,新增一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考生在复习时应关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齐次式这样的类型题。

  难度增加的是:在三角函数一章中,将第(5)条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改为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这一改变可能预示三角函数性质的考题难度会增加。

  难度降低的是:在圆锥曲线方程一章中,将第(1)条要求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改为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在极限一章中,将第(4)条要求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改为了解函数连续的意义,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这两条要求的降低,意味着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直接应用即可。考生要及时调整复习的侧重点。

  语文:考点表述更准确

  解析教师:哈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何春梅

  2006年语文《考试大纲》在保持总体平稳的基础上,略有变化。变化主要在四个知识点的六处表述上,一些知识的要求略有调整,应引起考生的注意,某些考点的表述更加准确和明确,更利于考生的备考复习。

  具体变化是: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去年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改为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识记方面:去年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生活的时代及代表作改为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去年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改为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古诗文阅读方面:去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写作方面:去年《考试大纲》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今年改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去年的考纲中要求有个性特征今年改为有个性色彩。

  英语:精简阅读要求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曹文玲

  2006年《考试大纲》仅在去年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个别概念和文字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大纲》语言知识部分,词汇表由原来的“增加了几个单词”变成了“增加了若干单词”。

  二、对“考试内容和要求”中阅读部分的要求进行了精简,删除了难以确切界定的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

  三、新命名了“考试形式”中的部分题型,将“多项选择式完形填空”题直接称为“完形填空”题;为避免引起歧义,将听力部分中易使用的填空题直接称为听力填空题。

  化学:强调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高彩红

  今年化学《考试大纲》做了以下调整:将考试内容中能力和能力的品质改为能力要求;将含义和涵义都统一为含义;将两处掌握的要求层次改为理解:一是理解(去年的叙述是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理解(去年的叙述是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将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如缩聚合成树脂、同系物原理的应用和二氧化硅粉尘等删去;增加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内容。此处增加会加大高考题对“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的比重,使考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学化学以及学习化学可以解决的很多实际问题。

  物理:强调电磁感现象的应用

  解析教师:哈三中高级教师姜军

  今年的《考试大纲》物理学科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能力要求和知识内容两方面:

  能力要求方面更加重视应用数学手段处理的能力。包括图形、图像来分析进行表达;更加强调分析综合能力:如弄清具体问题中的状态、过程及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

  在知识内容上:今年的知识点共131个,比去年多5个,主要是今年把去年的一个知识点分成两个更加细化。但仍有区别:1、强调地球表面附近,可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强调卫星运动只限于圆轨道;3、删去了波的反射、折射、以及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声波、超声波合并为一个知识点;4、更加强调电磁感应部分,把一个知识点分为两个Ⅱ类知识点;5、变压器的原理变为Ⅱ类知识点;6、去掉核电站,增加了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内容;7、再实验方面也有所变化:强调了误差问题的重要性,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分析误差来源,这是去年所没有的,但是删去了设计实验能力的部分。

  生物:增加综合运用能力考查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孙仲平

  2006年全国“理综”《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生物学科在内容上变化较小,主要变化可概括为两增、一减。“两增”即增加了“液泡的结构与功能”和“植物激素调节”中的“其它植物激素”。“一减”即删除了“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在能力要求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尤其在实验与探究能力上,增加了理解实验目的、能对实验现象的结果进行处理和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在理解能力上增加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此外,增加了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考试大纲》变化的要点是对探究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这应作为指导和备考的重要参考依据。

  政治:内容“两增”“五调”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庄允发

  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政治部分对考试范围做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

  新增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经济常识第3章第(1)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了企业兼并与破产;另一部分在经济常识第8章第(2)节“对外贸易”中增加“关税”。

  调整了五部分内容:一、2005年修订大纲时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并把它放在哲学常识“规律”一节中,今年考纲将“规律”一节中的“科学发展观”考点删去。

  二、“时事政治”中“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考核时间调整为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

  三、在经济常识第1章第(2)节中,考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移至“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之前,这一调整使其与教材知识呈现顺序相一致。

  四、在经济常识第2章第(2)节中,考点“国家宏观调控”变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更加具体化了。

  五、在哲学常识第3章第(2)节中,考点“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进行了文字上的修订,变为“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地理: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省级科研教师姜洪波

  2006年《考试大纲》中对“地理考试范围”做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

  自然地理部分中的大气内容中,将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中的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的“水平”二字删除。改动后的文字避免了原来的表述似乎有不要求掌握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之嫌的问题。

  纠正了自然地理部分大气内容中天气、气候与人类中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印制错误,更正后为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

  对自然地理部分的海洋内容中的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的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改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自然地理的陆地内容中的陆地的组成要素改为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自然地理的陆地部分内容中的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的资源问题改为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大纲的该部分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掌握。

  人文地理中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题中的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改为农业区位因素。这样能更好地和教材结合起来,使考生更明确答题方向。

  此外,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因为综合题更能贴切地表示试题类型。

  历史:“

抗日战争”部分变化大

  解析教师:哈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吕静

  中国近现代史中变化最大的是“抗日战争”部分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删掉了1939年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和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部分的内容。古代史当中将原来的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改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世界近现代史基本没有变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