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必须解决的七个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3/10 18:22 新浪教育 | |||||||||
作者:李金鹤 尽管近年来无论是高中学校,还是家长、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越来越重视,全社会关注和研究高考志愿填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现状还是很不令人满意。每年高分低就的仍大有人在,高分落榜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越来越壮大的“复读”队伍简直令人咋舌!其他地区的复读人数我没有做过调查,单就辽宁锦州而言,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市区内的复读生就超过700人,而锦州市区每年应届高三学生也就4000人左右--每6个考生竟然有一个在复读!
高分考生为什么低就、为什么落榜?众多考生为什么选择复读?都是在志愿填报上出了问题。事实上,很多考生都是在缺乏有效指导、没有充分准备甚至对一些基本填报原则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仓促填报的志愿,结果只能是瞎碰乱撞,听天由命,哪还谈得上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作为考生和考生家长,对填报高考志愿不重视的肯定没有,恐怕更多的人是想填好却不得要领。那么,怎样才能把志愿填好呢? 填报高考志愿,说到底就是要把那些考生既想去而凭实力又能去上的大学科学、快捷地筛选出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来说,应该解决好以下七大问题: 1.要熟悉招生政策,了解高考信息 变外行为内行,这是填报高考志愿最起码的要求。很多人连最基本的高考名词、术语都没弄明白,怎么能填好志愿?在这方面重点是要了解本省录取批次的设置、投档办法及录取程序。 2.要学会评价招生院校的实力和办学水平。这是我们评价院校所谓“好不好”,最终决定取舍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当几所层次相近的院校同时进入我们的光圈后,怎样才能科学地比较它们,做出更切合实际、更适合自己的判断。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分析。 先根据院校所在层次判断。从下至上依次是:专科(高职)院校、三本院校、二本院校、一本院校。就普遍情况而言,层次高的院校应该好于层次低的院校。在一本层次自下而上又可分为:非211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约95所)、985工程院校(38所)、第一批985工程院校(9所)等层次。 其次根据院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数目判断。高等院校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院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教育部于2002年审核并批准了964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分布在182所院校,其中理科791个,文科173个。实际上,学科建设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建设国内一流院校,还是建设国际知名院校,都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因此,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数目的多少是考察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二本(含)以下层次的院校,绝大多数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则可考察其拥有多少省(部)级重点学科。 再次可参考院校排名判断。关于院校排名,目前我国官方没有,但民间有。比较著名的当数《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书连教授。虽然到目前为止,对其评价本身以及评价结果仍褒贬不一,但它能引起社会各界和大学的激烈讨论和广泛关注本身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排名结果可供考生择校时参考。 此外,还可根据院校其他方面的情况判断,尤其是数量指标。比如有无研究生院;有多少硕士点、博士点;有多少教授、副教授;有多少个基地班;有多少不同级别的实验室……等等。 3.要全面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重点是了解院校的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的加试要求,是否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若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有无分数级差要求,若有分数级差要求级差是多大,对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办法,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 4.要掌握给考生准确定位的方法 对于估分报志愿的省份来说,准确定位考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所有家长都能掌握、准确实用的定位方法。 第一种方法:根据考生各次模拟考试的名次定位。 考生的学习成绩和名次都是动态变化的。就普遍规律而论,应该是越接近高考的考试结果越能反映考生的现状,所以应采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名次。建议对四次模拟考试的权数分别按10%、20%、30%、40%分配。 例如:在学校组织的4次模拟考试中,某考生第一、二、三、四次模拟考试在全年组的名次分别是130、150、110、90名,则其加权平均名次为: 130×10%+150×20%+110×30%+90×40%=112 即可以认为该考生处在全年组第112名的位置。 在计算加权平均名次时,应该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对权数分配方案进行调整,使其尽量接近实际情况。比如这个考生参加第二次模拟考试时正感冒发烧,很不在状态,那就可以减少第二次的权数,做如下调整:第一次20%、第二次10%、第三次30%、第四次40%(注意:无论怎么调整,必须保证各次权数相加等于100%)。如果根据调整后的权数分配计算,该考生的加权平均名次为: 130×20%+150×10%+110×30%+90×40%=110 显然,这个结果比112名更贴近实际一些。 然后将考生的加权名次与本校近几年各批次累计上线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自己处于哪个录取批次了。 假设考生所在高中历年加权平均上线人数为一本50人,二本累计130人,三本累计160人,专科累计260人。若考生在全年组的加权平均名次在260名以内,则应属专科批次;加权平均名次在160名以内,则应属三本批次;加权平均名次在130名以内,则应属二本批次;若加权平均名次在50名以内,则进入一本应该有把握。然后可以根据考生名次进一步确定其处于各批次的哪个段位(可将各批次分为上、中、下三个段位)。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以满足多数考生的定位要求,尤其对于处在二本及其以下层次的考生完全可以这样直接定位。但对于进入一本录取批次的考生来说,还要结合对所在高中总体情况的分析来做最后的段位定位。 一是应该考察一下本校成绩最好的考生定位在什么段位,如果全校第一名都未进入“一本上”,即使你位居一本批次的前1/3,当然也不可能是“一本上”。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 二是要考察一下全年组进入一本批次考生的成绩分布是否正常,也就是看中间有无断层。比如,虽然你校前几名已经具备冲刺清华、北大的实力,但中间有一段分数落差特别大,形成了断层,那你就必须调整断层造成的错位,切合实际地给自己定位。 第二种方法:根据考生各次模拟考试成绩的分数线差定位。 同样假设考生所在高中历年加权平均上线人数为一本50人,二本累计130人,三本累计160人,专科累计260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把各次模拟视作全省正式高考的话,本校每次模拟考试第50名的成绩应该最接近全省一本控制分数线,所以可以把第50名的模拟分数当作一本分数线。同样,把本校每次模拟考试第130、160、260名的模拟成绩分别当作全省二本、三本、专科控制分数线。如果考生处于一本层次,则用考生每次模拟成绩减去各次第50名的模拟成绩,得出考生各次模拟线差,然后按与确定加权平均名次相同的方法求出加权模拟线差(其他批次同理)。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如果不出现意外,在正式高考中该考生也将比一本控制线高出这个线差。所以考生的加权模拟线差就可以作为以后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当然,对于那些成绩波动较大的考生,还应该掌握其最大线差和最小线差是多少。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考生的定位就应该万无一失了。 5.要准确判断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考之后将自己的高考分数估准是必须的,但仅此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对全省当年各批次录取控制线进行估判,进而知道自己的线差(高出控制线多少分)是多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院校。要求普通考生、家长准确估判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高考之后通过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建议考生多听听高中老师,尤其是重点高中老师的建议,因为重点高中的学苗结构更有利于这方面的判断。 6.要科学分析招生院校往年录取数据 目前,可供我们参考的各种期刊、图书绝大多数只是招生院校往年录取数据的简单罗列,极少有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整理。所以,我们在填报志愿之前,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定量分析,从中找到各院校的录取规律,以便对它们今年的录取分数高低(准确地说应该是录取线差大小)、报考人数多少做出比较准确地预测。 多年来,我在定量分析院校录取数据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创立了一种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3/8线差法”。尤其是对在辽宁招生的所有院校1997年以来的录取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根据对各院校今年录取线差的预测值按录取批次(段)降序排列,形成了《辽宁省普通高考招生院校录取线差排序表》。这个排序表可以说是辽宁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必备的工具,它可以帮助考生科学合理、方便快捷地筛选目标院校。这也是我对高考志愿研究领域,尤其是高考定量分析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 7.要选择恰当的报考策略 根据考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策略是保证实现理想录取结果的关键。 就单个志愿来说(比如一本A段的第一志愿),基本的报考策略有三种:一是风险型策略,即按照考生可能发挥的最好水平摸摸高,“拼”一下高层次院校。这样填风险极大,录取概率很低,但高风险也有可能带来高回报。二是稳妥型策略,即按照考生的基本层次或按基本层次偏下一点选择院校,确保万无一失。三是逆向思维型策略。多数考生、家长填报高考志愿的基本目的是想以较少的分数余量被自己所钟爱的大学录取,最好“贴线”录取,至少不想浪费太多的分数。而采取逆向思维型策略的考生则恰恰相反,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是要使自己在院校所有被录取考生中具有相当大(或绝对)的分数优势。这些考生比较信奉中国的一句老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他们一般不图院校虚名,往往更有远见、更务实,高考时就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毕业以后的再发展,比如读研深造等方面。 必须强调的是,单个志愿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但就某个录取批次及整个志愿表而言,绝对不能采取风险型策略,必须确保考生在基本层次被录取。一本层次的考生在A段可以冒点风险,B段必须填报得非常稳妥。二本以下层次的考生我建议不冒风险,力争第一志愿录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