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中考 > 正文

2006年武汉中考名师报告会:语文 稳中有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2 10:28  荆楚在线-楚天都市报

  试题稳中有变应对策略“二不变”

  华师一附中初中部 黎江玲

  与2005年武昌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的题型模式相比,武汉市今年中考语文学科的试题样式稍作调整(当然,与2005年非课改实验区的中考题型模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在秉持语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渗透课改的教学方向,落实基础,注重能力。具体解说如下:

  试题样式“二不变”

  1、不分A、B卷的布局同武昌实验区2005年课改一样,已经成为今后中考语文试题的出题趋势。

  2、内容板块不变,即三大板块:①语言的积累与应用(含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②阅读;③作文。

  略有不同的是第二大板块中的阅读有较大的变化。去年由三块阅读组成,即课内外文言文综合阅读,加上两篇现代文精读(文体是一议论文、一

散文),今年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不变,后两块则变为多则材料的综合阅读与单篇现代文精读,其中多则材料的综合阅读是新增题型。

  考试的形式与结构

  形式:考试采用纸笔闭卷测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结构: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仿写题、修改题、写作题。

  分值比例:积累与运用(含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25%左右;阅读35%左右;作文40%。难度比例(不含作文):容易题70%;中等题20%;较难题10%。

  试题特点

  1、对于课内文章,考查形式更灵活。

  2、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可能捆绑在一起考查。

  3、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对两篇文章的考查改为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4、作文命题方式由去年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二选一,变为可能是全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也可能是话题作文。

  应对策略“二不变”

  武汉市中考试题几乎每年都在变革中推进,主要在题型上稍有变动,去年课改实验区语文试卷的变动特别多。因此,适时稍作变通,调整备考方向,掌握已作调整的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这在仅剩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是首要的任务。

  1、重视基础不变。基础知识即字词书写、诗文的默写、文学作品的理解,这三点必须在复习的课堂学习中归类总结。

  2、应考技巧不变。考试存在选拔的因素,考试中必定要注重解题的技巧方法,一味的蛮干,收效肯定让人失望。

  同时,也应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考试意识,扎根基础,扬长补短,强化必要的解题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熟能生巧,应用自如的答题境界。

  1、强化审题意识。有些语文试题稍加审视,多读两遍答案就会浮现在眼前。而这样的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不在少数,不少同学不是因为基础理解能力差,而是“心情”差!解决这个问题唯有通过多加训练,训练观察能力,也即审视能力、提取问题的关键词句的能力,达到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2、培养使用答题常用专业术语的习惯。不善于总结答题中的常用语,不善于固定适合于自己的答题方式,以及答题中呈现的“专用语”、“内行话”,这都会妨碍在考试时的自由发挥,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往往会影响考试的得分。

  3、扬长避短提高作文技巧。考前,摸索适宜于自己的文体,选用易于表达的内容,扬长避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个性,为作文得高分打好基础。

  积累与运用

  1、依据拼音写汉字及对句子进行规范的抄写。建议:从课堂做起,从作业做起,重视演板要求,重视抄本要求;随时注意纠正形似字、同音字出现的错误;随时纠正方言误读,坚持课上课下讲普通话。

  2、古诗文默写的内容,能力层次分为记忆、理解、运用这三个级别。对古诗文的“记忆”,可以默写诗文;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可以写出与所给情境相吻合的诗句;考查古诗文的“运用”,可以设置情境,运用古诗文来恰当表达。

  3、依照给定的语境和句式仿写。按句式仿写,不仅能准确表达,还要表达得恰当、表达得生动形象,能打动对方。建议: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时机,在训练语文能力的每一个环节中(阅读、写作、答题等)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4、根据提示修改一段文字。题型有三个小题,一为字的错误,二为词的错误,三是句子的错误。建议做好专项训练。

  5、文学作品的积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建议平时积累,注重对课文中尤其是九年级上下册的文学作品的理解。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