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新宠儿:标点符号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3 14:06  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

  湖北 万安

  每年中、高后的质量分析文章中,不少专家提到的一个共同话题——不少人根本没有标点意识,标点错误百出。比如句逗不分,一点到底;不依规矩,格式不对;滥用混用,不知变通等等。其实,郭沫若曾说:“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如果你能够借助标点符号,为自己的语言表达锦上添花,那么你的作文就又上了一个档次了。鉴于此
,2006年高考命题中心又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重新列为考查内容,也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

  [考纲透视]

  根据最新考纲要求,考查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和句中标点(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共7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共9种,标号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标明语句的顺序和作用。高考考察这个知识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但也有可能出现在“文言文断句”中,其能力等级为D级。

  [考题引路]

  1、考题展示(浙江省2005年语文高考试题):

  例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

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2、考题解析:

  此题全省平均得分为0.90分,难度系数为0.3,属于难题。考生选A约为32%,选B约为5%,选C为29%,选D为34%。A项检测问号和句号的区分,D项检测到装成份之间误用句末点号的情况。两个考点1999年以前出现过,是标点符号使用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许多考生不选择C项是因为有些参考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句子中并列词语做补语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其实这仅仅是一家之言,不足为据。标点符号的使用应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干燥”、“粗糙”作为句子的补语,理应用顿号。而《用法》中也明确指出了逗号使用的4种情况:句子内部主语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复句内各分句之间。上述4种情况未及充当补语的并列成份需要用逗号。

  判断A项正误的关键之一在于勿将多个问句并列的情况和选择问句混淆起来,选择问句不能用多个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句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而A项显然不是一个选择问句。判断A项正误的关键之二是弄清句子是不是疑问句。A项前两个逗号必须改成问号。B项错误比较明显。括号和破折号在此功用相同,均表示解释说明,应去掉一个。D项关键是掌握倒装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份之间应用逗号。

  (江苏省2004年语文高考试题):例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考题解析:

  A项“交相辉映”后的逗号改“冒号”。“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一句总结性话语,总结性话语的前面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只有这样,桃花、梨花、郁金香三个分句间的并列关系才比较明确。B项“年结算制度”后的顿号改逗号。节能管理实际上包含三种制度,其中“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都属于一种管理制度,如果保留顿号,层次将混乱不明。C项“迷惘”后的逗号改冒号,因为后面的文字都是“迷惘”的具体内容,冒号在此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此题四个选项中,三个错误项涉及的是逗号和冒号、顿号和逗号的使用。

  3、考题启迪:

  该题型主要是检测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重点考察标点对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可以掌握各类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也可以从标点符号的使用误区入手,以点带面,即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进而全面突破这类传统题型。

  [新题型解密]

  1、应试指津:

  ①理解句意,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关键。

  ②掌握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前提。

  ③培养语感,擅于揣摩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方法。

  2、考生容易走入的误区:

  一、选择疑问句中问号误用

  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一般紧跟着疑问词,比如“吗”、“呢”、“吧”等,但在有些并列的疑问句中,一般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如

  (1)我应该支持他们呢?还是反对他们呢?还是站在中间立场呢?

  例中三个选择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因此,只应句尾用一个问号,其余两个均要改成逗号。

  二、陈述语气中问号的误用

  有些句中虽然使用疑问代词,但表达的却是陈述语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将含有疑问代词的短语作整个句子的某一成分,句中不同问号。

  如(2)一个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不但不知道明天走到哪里?做什么?就连今天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都弄不清楚。

  该句虽然使用了“哪里”、“什么”、“为什么”等疑问词,但都是它们做“知道”的宾语,更何况整个句子表达的也是陈述语气,而非疑问语气,因此问号都应改成逗号。

  三、称呼语中问号的误用

  问句中含有称呼语,问号一律用于问话的末尾。

  如(3)“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该句中厂长的话是连同称呼语“同志们”一起问得,故在“同志们”后用问号,原问号改为逗号。

  四、约、概数中间顿号误用

  临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4)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迅速,和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大约提高了二、三倍。

  例句中二三倍表示约数,“二”和“三”之间不应该加顿号,所以,该项中的顿号应该删掉。

  五、并列作谓语时顿号误用

  如果并列作谓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5)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上述例句中,根据要求,顿号都应改成逗号。

  六、“某某”说后标点的误用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

  如(7)“成绩落后并不可怕!”王老师说:“可怕的就是失去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该句中“王老师说”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应改用逗号。

  七、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①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②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如(8)这个摊位水果真多,有苹果、梨子、菠萝……等等,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啊!

  该句中省略号与“等等”并列使用造成了错误,应删去其中的一种。

  八、书名号与专用名词的标点符号误用

  凡是书名、报刊、篇章、剧作、歌曲,都应该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除此之外的某些专用名词只能用引号,而不能用书名号。

  如(9)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乃机构名,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用引号表示强调。

  九、两种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当

  ①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如(10)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1)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

  ②句末括号位置错误

  (12)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13)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括号完;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②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除上述九种典型错误以外,还有标点功用混淆、加引范围不清、停顿长短不当等病例,再此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2006命题预测:

  ①今后高考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可能更加强调标点使用的综合性、规范性。综合性要求考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要规范,二要灵活。规范,是指对各种标点符号的性质及其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都明了于心;灵活,是指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成分,使用者对所表达的语意把握得越准确,标点符号使用得就越精彩。

  ②从文题设置来看,本题很可能依然出现在选择题,联系生活热点,从标点误区选择几个类型考察;但也有可能出现在“文言文断句”中,既考察文言知识,又考察标点符号,难度略为偏大;或者出现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暗含在卷面分中,考察学生标点内化情况。

 [1] [2]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