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故事:妈妈从来不夸我 严厉对我起了作用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9 10:26 《沈阳今报》 |
教训出来的保送生杨威。姜磊摄 本期人物:杨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学生 保送背景:凭借2004年、2005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辽宁省一等奖,保送至北大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补课班里连跳“三级” 他从小就喜欢数学,每到发新书时,杨威总是迫不及待地翻到题后的思考题“想一想”,“虽然还没学过,可有时候我能算出答案,感觉特爽!” 惟一的补课经历是在小学。为了考个好初中,五年级的他就开始参加补课班,学奥数、学英语,虽然是家里安排的,但却很喜欢那种补课的氛围。因为成绩好,报名到初级班时,上了一天不适应;到中级班,上了三天,再换到中上等班,呆了三个月,进了上等班,一直学到小学毕业。 希望得到妈妈的表扬 杨威说,父母都是工厂里的工人,没有很高的文化,但自己的今天却和母亲严厉的教育密不可分。“妈妈为了能考我的英语单词,经常自己要学习很长时间,现在想想都挺感动的。” 但因为妈妈从小管的严,小时候的杨威对妈妈一直很反感,“为什么妈妈从来不表扬我,为什么她总是在让我学习?”但慢慢的,杨威发现,这些严厉的要求确实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作用。 闲暇时到图书馆做义工 能进育才,杨威觉得自己算是幸运的,因为考第一和第二的同学都放弃了;高中参加竞赛,感觉一直不是很好,提心吊胆地考完了,一看是第20名,但也得了一等奖;参加保送生考试,成绩虽并不是第一,但最后却有机会在清华和北大间选择。杨威自认为自己很顺。 不仅学习成绩好,杨威还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距离到北大报到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除了学习外,杨威还在做着另一些积累,到图书馆做义工,报名世园会当志愿者,试着当家教……(首席记者王远) 发言 杨威妈妈 不严厉可怎么行? 为什么从不表扬儿子?记者与杨威的妈妈通话。“让孩子出息一直是我们全家的目标。我为自己没有机会更好的深造很遗憾。” 杨妈妈认为,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幼儿园时,在每天通勤车上,杨妈妈总是要找一些书不停地对儿子进行启发式的教育。 “我对他严厉,因为这种方式绝对适合我儿子。他是个难管的孩子,非常有个性,我们之间的冲突几乎不断,曾经升级到我把孩子的书全都扔了。” 怕儿子会骄傲,杨妈妈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夸奖过孩子。怕影响学习,家人常年告别电视。杨妈妈说:“他太爱看电视了,太爱玩了,如果不约束他,就会散漫下去”。 “我认为没有严厉,我的儿子不会有今天。” 发言杨威自述 半夜厕所里看书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杨威学习有什么秘方吗?记者特意打探了一下。 ■数学成绩要好必须多做题,见识广,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学英语,语法第一重要,我从英语启蒙教师那里学到了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接下来会造句、会改错误,所有都可以顺利完成,背单词没有捷径,就是死记硬背,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过程。 ■语文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不该丢分的绝对不会丢。 ■如果没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晚上10点多下晚自习后,我还经常到厕所里再学2个小时。“寝室熄灯早,有几个同学经常躲到厕所里看书,只要把自己定的计划完成了就主动睡觉。 发言 连线专家 严厉?赏识?有个度 想要一个表扬咋就这么难?严厉的教育是否行得通?对于在许多家庭都存在的“鼓励”与“严厉”哪个应多些的讨论,记者采访了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心理专家徐秀艳。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不同,哈佛女孩的成材路是学不来的。”家长教育不管是“严厉型”还是“赏识型”都要把握一个度,严厉过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赏识过度同样不利孩子成长。从上面的事例看,杨威的母亲确实在教育孩子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结果,杨威成才了,可见严厉的教育确实是适合他的孩子,虽然母子之间有冲突,但最终双方都能认同,证明它是成功的。 (沈阳今报)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