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特级教师点拨: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9 10:30  沈阳晚报

  把答题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 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 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沈阳二中特级教师郎伟岸

  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中在
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考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而在实验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更显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实验能力差距较大。例如: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题目考查了带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靠死记硬背书本就能解决的。

  有些实验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考虑化学反应原理的科学性,其次才考虑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在最后阶段的实验复习中,考生应尽量创造机会多实践;并且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

  三、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

  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例如元素的内容应侧重化学性质及其意义,有机化学应侧重官能团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在复习中最忌讳的一种情形是总感觉到有许多知识点自己没有复习到,看到哪一道题都担心高考会考到。这种心态实际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学生都见过。退一步说,高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题型,那也绝不会正好和你看到的那道题吻合,这种概率近似为零。你一定要相信等于零,因为这对于保证你高考复习效率非常有利。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要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要全部包办,要在学生自己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失分统计表,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五、看练结合,优化应试策略

  有两种极端的认识必须更正。一种是认为高三最后阶段不做练习,只是看错题,归纳知识点;另一种则是认为这一时段应该大量做难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做练习”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在高考中只知道如何分析,却不能正确地书写,至少是不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因为长时间不进行训练,会使手生,对题意的理解也会感觉困难。有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陌生度的增加会使考生得分率明显下降。而“大量做难题”更不可取。因为这样做除了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导致自己的信心不断遭受打击之外一无是处。这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好相反,所以提醒有的同学,一定注意。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要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优化考试心理是高考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环。面对一套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同学科、同类型)的策略,以最佳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的情绪,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准确,考虑周到,书写规范,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重视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沈阳晚报)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