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是下三滥还是高雅艺术 高考作文为什么拒绝诗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0 11:22  新浪考试

  作者:大智若

  今年的高考大纲出炉的时候,我就问过,高考作文是否允许写诗歌,得到的回答是不能,高考作文和诗歌格格不入,这种怪异的规定已经多年没有改变。

  目前对诗歌判断,诗歌应该属于“下三滥”一类。可奇怪的是,文学青年的履历上大都会有“诗人”的记录。大家同样对诗歌恩爱有加,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荷尔多林,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诗歌味道,余华和博尔赫斯,等等。偶尔翻看新浪的博客,发现诗
歌在博客上非常流行,似乎不写诗歌就显示不出自己是文化人。我无意指责这些诗歌和诗人,或者伪诗歌和伪诗人,因为我曾经也号称是诗歌爱好者。有一条是肯定的,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伪诗人的伪诗歌也说明他对纯洁的某种渴望。这说明,诗歌并非是“下三滥”,但现实对诗歌的判断为什么定格在非主流呢?诗歌奇特的存在方式令人迷惑不解。

  梳理诗歌的历史,就会发现,汉语文学的记忆是从诗歌开始的,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表达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早期的诗经、

唐诗、宋词、元曲,因为诗歌就是泛指各种体裁的诗。革命时期的革命诗歌如火如荼,20世纪80年代后的朦胧诗以反主流、斥责、混乱等模糊不清的形式出现,使诗歌的命运漂至塔尖,匿名的快感造就了一大批疯狂的诗人。海子自杀和顾城杀妻事件,让人感觉,诗人和变态一体化了。90年代中期后,诗歌就象气泡一样发散了,虽然没有奄奄一息的危机,但诗歌发展萎缩了,诗歌过渡倒“皇帝新装”的时代。21世纪后,诗歌其实并没有实质性死亡,开始变异了,我始终认为,不久前流行的《两只蝴蝶》以及早期的《弯弯的月亮》等流行歌曲是非常优秀的诗歌,诗歌从没有淡出江湖。

  但诗歌的地位还是那么尴尬。记得90年代中期,诗歌刊物和现在大街上书报亭卖的色情刊物一样火爆,那时,随便找一个报刊亭就能买到《星星诗刊》、《诗歌报》、《诗刊》等主流的诗歌刊物,报纸的文学副刊每日都有诗歌出现。现在呢?报刊亭出现诗歌刊物那应该是都市新闻的头条吧,报纸的文学副刊罕见诗歌。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

  如果用“拯救”的方式来重塑诗歌的辉煌,那将是对诗歌极大的侮辱,最少我这么认为。分析诗歌跌倒的命运,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我只能尝试: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怎么可能会登大雅之堂。诗歌奇特的存在方式与伪诗人和伪诗歌有很大关系,我很久没有读诗歌了,最近,我只在博客上翻看所谓的诗歌,觉得伪诗人和伪诗歌其实是对诗歌的调戏,让人看来,诗歌其实就是文章的分行,优美的语言和想象的空间已经不属于诗歌的内核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朦胧诗其实对中国诗歌的反展起到毁灭性作用,晦涩难懂、肢解汉语、不规范叙述、病态表达等等,诗歌彻底进入了私人化的叙述中,脱离了生活环境,使人无法接近诗歌。

  我不久前采访过一位高考命题的专家,质问高考作文为什么不能写诗歌,他告诉我说,严格来说,诗歌不属于文章。但文章的学术解释是: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另外一个解释是著作。诗歌不属于文章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那么从小学到高三的语文课本里出现的诗歌只是点缀,不是主流?

  附:我曾经读过的诗歌

  久久迷失的希望乘坐尖锐的饥饿归来,撒下呼啸与赞颂

  你们听从什么发现了弧形地平线决然一身的壮丽

  于是让血流尽;赴死的光荣,比死更强大

  ——杨炼《诺日朗》

  你把那件刚织完的毛衣

  空荡荡地留给我

  我会变成一只小动物

  都钻到你的思念里曲作窝

  你可要好好照料

  ————江河《别离》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北岛《回答》

  我踏上 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

  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

  群峰之上正是夏天

  ————美国W.S.默温《又一个梦》

  在被影子击败的墙角下,影子等候着

  自天空

  ————法国杜.布舍《突然空气》

  白昼的青春 最初欢乐的百合

  那古老的爱神木飘摇它的旗帜

  那些云雀迎着光芒启开心胸

  而一只歌盘旋于半空

  播撒金色火焰的买粒

  朝着五股不同的风

  ————埃利蒂斯《白昼的青春》

  这条路也许

  不通向任何地方

  但有人从那边过来

  ————瑞典拉斯.努烈《这条路也许》

  本文选自《大智若的博客》,点击可查看博客原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