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各学院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6 22:56  中国矿业大学网站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矿业工程系、资源与地球科学系、测绘与土地科学系、安全工程系 4 个系和高水材料等 6 个研究所,建有“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煤炭工业放顶煤开采技术中心,拥有 3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4 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17 个博士点、 22 个硕士点、 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 个本科专业。在校生
15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900 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 69 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24 人、教授 25 人、副教授 14 人、高级工程师 3 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 40 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75%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 韩德馨 教授为代表的十余位老专家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已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在矿业科学和相关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目前在研课题 150 余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863 ”、“ 973 ”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30 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达 2000 万元。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重视对学生道德修养、基础知识、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热忱欢迎有志于我国资源、矿业与安全科学发展的学子报考。

  采矿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广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采矿工程高级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煤矿开采学、露天与金属矿床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地质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山机械、地下工程、工业技术经济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矿业类工矿企业及市政建设、交通、铁道、水利等部门的建设单位、设计院、研究院(所)、高等学校从事设计、科学研究、工程评估及生产管理和教学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7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及工程师 3 人。

  地质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具有深厚的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素质,具有从事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评价、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 C 语言程序设计、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能源地质学、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国土资源、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资源勘察、环境评价、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生产管理、科研开发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14 人(博士生导师 12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及工程师 2 人。

  消防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消防安全工程设计、管理、研究和火灾安全评估、控制及事故调查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燃烧学、消防工程学、消防法规、火灾救灾与事故调查、安全监测监控、急救技术。

  毕业生就业方向:面向全国各行业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研究、设计、评价、监测、施工、管理、监察、教育和培训,以及消防装备、仪器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4 人(博士生导师 4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及工程师 3 人。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力学、系统科学。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及其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燃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监测监控,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安全人机工程学,通风工程学,矿业工程数据库技术,电气安全,化工安全,矿山安全工程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大型工矿企业、各级政府的安全监管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评价与咨询公司等,从事灾害防治、职业安全与健康、安全系统工程等相关的工程实践、设计、咨询、技术开发、管理和研究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4 人(博士生导师 4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及工程师 3 人。

  工业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与能力,能在工商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管理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工业工程原理、工业运筹学、系统工程、矿业工程、 生产计划与控制、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项目管理与评价、 先进制造系统等 。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各类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业务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业、咨询评估等)、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系统策划、设计、研究与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7 人(博士生导师 7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及工程师 3 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具有深厚的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素质,能够从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经济与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环境学、城市生态学、资源环境数据库技术、地学可视化编程语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区域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环境规划、建筑学基础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

城市建设
房地产
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院所、公司、高校从事规划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13 人(博士生导师 12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及工程师 2 人。

  测绘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数字地球框架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程测量、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并具有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普通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图制图原理,摄影测量学、误差理论及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 GIS 基础,矿山测量。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土木工程、矿山建设生产、水利电力、交通、城建、土地、房产、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5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及工程师 4 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 70 人,其中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17 人,教授 19 人,副教授 27 人。教师中 34 人具有博士学位, 14 人具有硕士学位。以陈清如院士为首的老中青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下设矿物加工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教研室、院中心实验室、煤炭地下气化研究所、国家水煤浆技术中心制浆研究所。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仪器精良、设施完善的教学科研基地。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现有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工程材料等 7 个博士点以及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艺、材料学、环境科学、应用化学、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物理化学、生物化工、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工程材料等 11 个硕士点,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 6 个本科专业。其中矿物加工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设岗学科,也是我校“ 211 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可以接受博士后;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近年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课题,国家“ 973” 和“ 863 ”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及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等重大项目。其中水煤浆制浆技术和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科研院所、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现已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培养从事矿物资源加工利用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

  主要课程有:化工流体力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选矿、界面分选技术、选矿厂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企事业、教学、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及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34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教授 9 人,副教授 7 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具有从事化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煤化学与工艺、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仪器分析、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设备、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各类企业、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外合资企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改造、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工作。

  师资情况:本专业共有教师 17 人,其中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 6 人,副教授 9 人。

  应用化学专业

  培养具有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从事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的制备和工艺技术以及功能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的研究发展型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环境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 工程制图、仪器分析、胶体与表面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过程、化工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化工及生物、环境、材料、能源、轻工、医药等领域的生产企业、公司、科研院所,从事工程设计、教学、科学研究、化工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1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教授 4 人,副教授 8 人。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素质,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城乡 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环境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 各级政府机关、 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等从事 环境管理 、教学、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市场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1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3 人,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及核心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与设备、生物制药、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艺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化工、发酵、制药、环境保护和能源等领域从事生产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工作,可以在有关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师资情况:本专业共有教师 7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下设有 4 个系和 1 个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研究所。现有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3 个博士后流动站, 1 个一级博士学科点(机械工程)和 8 个二级博士学科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工程电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另有流体机械及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路与系统、通讯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共计 21 个硕士点。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工业设计 7 个本科专业。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富有朝气、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现有在职教职工共计 72 人,其中教授 24 人 ( 博导 18 人 ), 副教授 21 人 , 高级工程师 6 人。中青年教师中有近 70% 拥有博士学位。 长期以来学院在机械、自动控制、电气与电子、通讯、计算机和材料等领域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 完成了国家 “ 十五 ” 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 、 973 等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若干项,取得了很多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学院目前拥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计 1500 余名。近三年来先后有个人和集体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50 多次 , 其中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 5 人 , “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3 人 , 北京市数学竞赛三等奖以上 11 人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北京赛区三等奖以上 11 人 , 北京市物理竞赛三等奖以上 8 人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三等奖 3 人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1 人 ; 有 10 个团体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团体奖项, 20 余人次获得校董事会、 IET 、邝寿堃奖学金 , 在校各类文体比赛活动中更是夺得多项冠军。

  2005 届本科毕业生共 176 人 , 一次性就业率达到 98.9% 。学生就业多分布在高新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学校和部队 , 其中有方正、新浪、宝钢、北京市出入境检疫检验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程机械成套公司等 , 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47 人 ( 其中推荐免试研究生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等 24 人 ,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博连读 6 人。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 等 23 人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知识面宽,并具备机电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控制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信息学、机械系统学、电工与电子技术。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学科领域,毕业后能在工业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23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6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 讲师 7 人,实验师 1 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知识面宽,并具备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微计算机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原理、网络安全技术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毕业后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

  师资情况:教师 13 人,其中教授 3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副教授 6 人,高级工程师 1 人,工程师 1 人,讲师 2 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知识面宽,具备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化学、电工和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实验技术、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高年级设置专业方向课。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形、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毕业后能从事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职工 10 人,其中教授 4 人 ( 博士生导师 4 人 ) ,副教授 4 人,助教 1 人。另有名誉教授 1 人,兼职教授 1 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知识面宽,并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供电技术、计算机控制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与工业、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 5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副教授 5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工程师 2 人,讲师 3 人。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知识面宽,并具备测量和控制方面以及精密仪器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测试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工程光学、信号分析及工程应用、精密仪器设计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进行机械工程等方面有关测量与控制技术及系统中的精密仪器设计及制造,利用现代化的测量控制手段进行测控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厂、技术监督部门等单位,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23 人。其中教授 7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副教授 8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 讲师 7 人。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设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4 个教育层次。拥有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点授予权,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 、金融工程及风险分析、工程管理、科技及教育管理 4 个博士点 ; 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及风险分析、工程管理、科技及教育管理、产业经济、数量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MBA 、 MPA 和工业工程 12 个硕士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会计学 3 个 本科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 1000 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共计 39 人,其中教授 8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副教授 14 人,讲师 9 人。博士及博士后共 14 人,在读博士 10 人,在读博士后 1 人。 管理学院在能源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及信息化等领域的科研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完成国家、省部及其它各类项目近 100 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15 项,出版专著和教材 80 余部。

  2002 年 学院在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百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分别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并与美国、加拿大的名校进行了教学交流。

  籍我国加入 WTO 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管理学院力求开拓创新, 在不远的将来,将学院办成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教学机构。

  2006 年管理学院实行管理大类招生并且只招收理科学生,学生只需报考工商管理类。在前两年加强对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育,不分具体专业,两年后根据市场就业趋势和学生的意愿申报分配专业。可供选择的专 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技术,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商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开拓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经济法。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具有就业面宽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国内外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师资情况 : 现有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4 人,在读博士学位的 4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能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技术,具备工商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开拓精神和市场营销务实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管理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报告分析、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全球营销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具有就业面宽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 10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讲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 4 人,在读博士 2 人,在读博士后 1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

  会计学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体制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全面,具有良好素质,达到会计师及注册会计师水平、能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相关研究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学、高级会计实务、经济法。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金融企业,特别适合于到工商企业(含外企)从事会计及审计工作,也可到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教学和科研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共 11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6 人,在读博士 4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下设 3 个系(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和岩土工程), 1 个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设岗单位(工程力学),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力学、土木工程), 6 个博士点(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工程管理), 10 个硕士点(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艺术设计学、工程管理), 1 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和 3 个本科专业(工程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现有在校本科生 587 人,硕士研究生 271 人,博士研究生 86 人。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师资实力,现有教职工 55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名,教授 17 名,副教授(含高工) 17 名。近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 29 部、教材 10 部,发表研究论文 9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4 篇、引用近 500 次, EI 收录 151 余篇。承担科研课题 150 多项,包括国家 973 项目课题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等。研究成果共获奖励 34 项,其中国家级奖励 7 项,省部级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9 项和二、三等奖 17 项。

  学院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实验设施,并设有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分形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测试技术研究所、矿山工程力学研究所、材料力学实验室等科研和实验机构,其中北京市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集岩石混凝土材料宏细微观静动态物理力学性能研究与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实验室。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与美、英、德、法、瑞士、波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每年派出 3-4 名教师出访开展合作研究,并邀请 4-5 名国外学者前来访问讲学。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 Nottingham )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并与英国贸工部、波兰国家科委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4 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 99 人,其中 25 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34 人留京工作,就业率达 97% 。 2005 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 63 人,其中 11 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包括推免试硕士研究生), 15 人留京工作,就业率达 98% 。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获得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和实验测试技术分析、解决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基本训练,能在各种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工作的研究发展型人才。

  主干学科:工程力学。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塑性力学、计算力学、结构力学。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在土木、水利、机械、交通、能源、材料和化工等部门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开发、设计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职工 14 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1 人,教授 6 人,副教授(含高工) 5 人。

  建筑学专业:

  学制五年,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建筑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美术、建筑经济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可在建筑设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房地产、建筑企业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职工 11 人,其中副教授 1 人,高工 2 人。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岩土工程、矿山建设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城市地下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经济。

  毕业生就业方向:适宜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市政工程、岩土工程、矿山建设等领域的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项目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职工 27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含高工) 11 人。

  理 学 院

  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主要从事数学、物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并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数学、物理、体育教学工作。已有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 8 个硕士点。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理学院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现有教授 7 人 , 副教授 6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7 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结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中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数学建模、软件应用与开发,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分析、运筹学、数值代数、随机过程、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理论等专业课程。还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网络技术等计算机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性和较广的社会就业面,适宜到高等院校、机关、企业、科研院所、生产管理、金融经济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软件研制与开发、管理等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6 人,博士生导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6 人;教师中 95%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文 法 学 院

  文法学院主要从事社会科学和外语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还承担着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英语及公共政治课的教学任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哲学、政治学、英语语言文学、 MPA (公共管理硕士)等 5 个硕士点,行政管理、法学(涉外方向)、英语 3 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生 558 人(硕士研究生 156 人,本科生 402 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现有专任教师 39 人,其中教授 5 人(兼职 2 人),副教授 11 人,讲师 20 人,助教 5 人,教师中 95% 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知识广博,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的行政管理、政治学、法学等人文科学基础和一定自然科学知识背景,能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

公务员制度、行政法学、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政治学、公共政策导论、领导科学、行政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组织行为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及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教学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3 人,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法学专业(涉外方向)

  培养适应 21 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思想开阔,知识广博、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懂得一门外国语,具有相当的中国和美国国别法律、法学和 WTO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懂得国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种法律、政策,能在各级政府涉外部门、涉外企事业、涉外金融贸易部门等单位从事涉外法律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中外法律思想史、中外法律制度史、法理学、政治学、跨文化交际、西方宗教、 WTO 基本知识、刑法、民法、商法总论、经济法、英美法导论、当代科学技术基础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社会团体等有关涉外部门从事涉外法学、法律事务工作,解决各种涉外法律争端。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3 人,硕士生导师 2 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英语专业

  培养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较为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精读、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高级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够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情况:现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4 人,教师中 95%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