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权威人士谈高考作文:不要猜题押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7 17:07  扬子晚报

  三、不要猜题押题

  最近,在一些“变相图书广告”中,有人猜题、押题,甚至“自我诉讼”——某某图书在“变相泄密”。呜呼,高考社会病怎么会恶性发展到这般田地了呢!说得最多的,是今年依然考“话题作文”。今年考什么形式的作文,2006年6月7日上午一定会见分晓,谁也甭去猜,甭去投机!我们认为,每一个考生都不要去理会这一套。你只要认真地、扎扎实实地
从几个主要方面去准备,到时候就一定会应付自如。这叫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投机,押宝,到头来只能顾此失彼,聪明反被聪明误。本人这些年也写过一些辅导文章,不管是放是收,有一条不敢妄为,那就是猜题。谁有这个胆?

  至于

高考作文形式,说白了主要是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高三老师和高三同学,应当实实在在地搞好这三种模式的教与学。

  先说“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题干中“请以‘×××××’为话题”一语认真吃透。从法理上讲,“×××××”是命题者最核心的指令,考生认的就是这个引号里的内容。希望考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数遍,咬文嚼字,弄懂吃透,否则就要“跑题”,一旦跑题便只好不及格了。去年的引号中是:凤头·猪肚·豹尾。一些考生把间隔号“·”误读为顿号“、”,结果这三个词便各自为政了,凝不成一个写作学术语。这就很不妙了。于是真有考生把“猪肚”单独抽取出来,大谈其如何从卤菜店买回卤猪肚,如何细嚼慢咽,细加品尝!这是典型的匆匆扫描、泛泛读题的苦果,实在是前车之鉴。2、我不赞成话题作文前面加一段“材料”,这种“材料”往往造成对考生的“心理暗示”,引得考生跟着跑,滑到它指示的氛围和格调中去。2003年全国话题作文,前面加了一则“智子疑邻”的寓言故事,结果把考生引向了“低幼化”,如:记得我上初二时,掉了一块橡皮,疑心甲同学偷的,因为我与他不亲;不怀疑乙同学偷的,因为我与他很熟。结果恰恰相反,这说明“情感亲疏”不能代替对事物的认知。如此云云,高三学生简直变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2004年江苏话题作文,前面加了一首哲理抒情诗,结果把许多考生引向了虚无,引向了抒情,引向了玩高深、谈玄理。今后不论命题者加不加这些“材料”,我希望考生都不要太迷恋它,只要冷静地读懂它,即可。3、话题作文可以,而且应当跳出“材料”,通篇可以不提及“材料”,只要让阅卷者明确地看到你的作文内容与引号中的内容有内在联系,就算切题。否则,就有可能写成20世纪80年代前期考过的那种“读后感”。

  再说“材料作文”。它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必须紧扣“材料”来写,同时要放开去,联系某种生活实际。需要说明的是:不能仅仅在作文的开头提及“材料”,而应当在行文的中间“点击”、“回应”一两次“材料”。

  最后说“命题作文”。这种模式与“话题作文”有血缘关系。有时候,“话题作文”引号中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拿出来就是一则命题作文题。1988年考的《习惯》,1994年考的《尝试》,都属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不需要考生自拟标题的,你只要在印好的文题下做文章就行了。面对“命题作文”,首先要把这个词,或这个短语的内涵吃透。如《尝试》,你就必须注意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第一次”,不能写“第二次”;二是“主动进行”,不能写“被动应付”。在此基础上,你就可以放开来想象、来构思了。其基本原则,与我前面提及的那些注意事项是完全一致的。

  四、想起了一则民间小故事

  这则民间小故事,是我小时候听母亲讲的。云:一位杀人不用刀的庸医,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他很不服气,气得直跳脚。跳啊跳,竟然听得有人在下面喊:“老兄,甭跳啦,你把泥巴都跳到我头上来了!”这庸医好生奇怪,难道还有人比我罪孽更深,被打入了第十九层地狱?于是好奇地问:“请问老弟,你是干啥营生的?”下面答道:“我是教书先生,阎王爷说我误人子弟,必须在十九层地狱里受罚!”

  如今,我已经当了几十年教师了。每当我登上讲台,每当我面对睁大眼睛听我“辅导”的高三学子时,都不由得想起这则由母亲当年口述的民间小故事。但愿本文能对2006年高考学生有细微的帮助;一旦发觉我说得不对,请立即弃之,不要以讹传讹。

[上一页] [1] [2] [3]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